闲上香台望下方,渔村樵坞尽苍苍。
倾城人远苔生径,归寺僧稀叶满廊。
云散池边留塔影,雨来阁外失湖光。
废兴皆幻何须问,独自吟诗送夕阳。
姑苏杂咏 灵岩寺。唐代。高启。 闲上香台望下方,渔村樵坞尽苍苍。倾城人远苔生径,归寺僧稀叶满廊。云散池边留塔影,雨来阁外失湖光。废兴皆幻何须问,独自吟诗送夕阳。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和大参相公。宋代。刘过。 气压三千界,云横百尺楼。地灵绝兴替,木老阅春秋。杖屦逍遥步,琴书汗漫游。利名空役役,回首愧禅流。
题欧阳承旨所书扇面。明代。郑潜。 玉堂学士笔如椽,纨扇新题到海边。记得凤池春宴罢,紫毫香露洒银笺。
论诗三十首·二十二。金朝。元好问。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其十 悟空寺。清代。缪徵甲。 为官视民瘼,了不关其心。岂无爱民意,恋栈意更深。一言傥见斥,褫带归山林。欲保五斗米,与世姑浮沉。所学究安在,清夜愧影衾。缅怀南渡后,此地横潦侵。徵敛迫未已,哀鸿有馀音。知军人虽微,建议可断金。心伤弹丸邑,田舍漂雨淫。流民竟谁绘,食子痛不禁。臣心为民碎,哀泪时沾襟。催科实不忍,臣罪当抽簪。仁人一言溥,如旱苏甘霖。岂不恋一官,所忧在苍黔。今诵萧寺咏,如闻宓子琴。后有司牧者,愿为座右箴。
同庐拾遗过韦(一作章。非)给事东山别业二。唐代。王维。 首春休沐维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车马不果斯诺( 册4 卷125 页1246c)托身侍云陛。昧旦(一作早)趋华轩。遂陪[宛鸟]鸿侣。霄汉同飞翻。君子垂惠顾。期我于田园。侧闻景龙际。亲降南面尊。万乘驻山外。顺风祈一言。高阳多夔龙。荆山积[王与][王番]。盛德启前烈。大贤钟後昆。侍郎文昌宫。给事东掖垣。谒帝俱来下。冠盖盈丘樊。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采地包山河。树井竟川原。岩端回绮槛。谷口开朱门。阶下群峰首。云中瀑水源。鸣玉满春山。列筵先朝暾。会舞何飒沓。击钟弥朝昏。是时阳和节。清昼犹未暄。蔼蔼树色深。嘤嘤鸟声繁。顾己负宿诺。延颈惭芳荪。蹇步守穷巷。高驾难攀援。素是独往客。脱冠情弥敦。
京西初归作。宋代。李复。 少年轻喜欲凭虚,误落尘中二纪余。生事萧条寒叶散,故人寥落晓星疏。残骸已脱风波晚,清枕方回醉梦初。却觅渔蓑寻旧钓,一溪烟雨伴春锄。
清溪散步图为徐文序作。明代。沈周。 老去山翁空世情,偶因溪好独閒行。高歌激物鸟忽语,乐事会心人不争。露气溢花沾湿好,风澜当日动摇明。临流爱濯无尘濯,青布披巾况没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