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孚(生卒年待考),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县漱珠岗下渡头村(今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下渡村)人。汉议郎学者。 他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 公元77年,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 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
杨孚。 杨孚(生卒年待考),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县漱珠岗下渡头村(今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下渡村)人。汉议郎学者。 他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 公元77年,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 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野兴。宋代。严粲。 身闲归未得,野兴日翛然。抱牍无来吏,寻诗即散仙。杯明松罅月,座引石根泉。有客知余意,清风三两弦。
酬李十六岐。唐代。王季友。 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出谷迷行洛阳道,乘流醉卧滑台城。城下故人久离怨,一欢适我两家愿。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古人坐在席。问我草堂有卧云,知我山储无儋石。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宿赵州。明代。袁宏道。 入市不闻嚣,残阳半丽谯。人家多画水,贾肆尚依桥。禅梦采清磬,秋心动夜条。柏林如见语,还汝旧时瓢。
寄普福讲寺住持无公。元代。邓文原。 净土谈玄屡款扉,平生我亦悟毗尼。天台道在毗陵记,庐阜神交惠远师。度岭白云飞锡处,散花清昼说经时。西南峰下龙泓路,曾记山房旧赋诗。
牡丹。宋代。石延年。 春风晴昼起浮光,玉作肌肤罗作裳。独步世无吴苑艳,浑身天与汉宫香。一生多怨终羞语,未剪相思已断肠。
次韵王季野北归二首 其二。宋代。郑元祐。 公子承恩日下归,小山堂上锦香围。百壶写渌方论醉,五鼎熬肪不厌肥。听瑟池鱼冲浪出,寄书笼鹤傍云飞。茜袍色映轻裘好,为是夫人手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