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西亭即事。唐代。李颀。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众人。宋代。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捕蝗回奉化泊剡源有感。宋代。戴栩。 十月五日江信风,小舟摇兀芦苇丛。云端初月吐复翳,时有鹳鹤鸣寒空。梓荚离离挂石发,松萝矫矫垂羽幛。徒步长歌者谁子,乍抑乍扬惊远宠。令人惨淡百感集,呼酒不饮心未降。自从作吏涴泥滓,故书蛛纲尘满窗。海田无雨种十一,是处奔走祈渊龙。龙慵不报蝗四起,茹草啖叶无留踪。早击暮遮夜秉火,遗子已复同蜩蛩。吏无功德可销变,勉力与尔争长雄。矮屋三间自寒暑,居无十日甘憧憧。却忆莱堂应梦我,白云正隔西南峰。人生富贵亦何用,长年菽水胜万钟。一丘一壑自不恶,我欲从之邴曼容。
归途用李泉野韵。宋代。杨冠卿。 乾坤万古几昏晓,兔走乌飞不暂停。去日荻花秋索索,归时芳草又青青。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茅庵。宋代。吴师孟。 结茅为圜屋,环堵不开牖。斋居如雁堂,广长才六肘。深藏子猷竹,不植陶潜柳。勿起灭定心,宴坐空诸有。
丙戌除夕舟次富阳。明代。张宁。 三百九旬今夜尽,四十二年明日来。功名荏苒老将至,红尘汨没朱颜催。庭帏咫尺如万里,飞梦复绕黄金台。明年今夜知何处,卧听寒潮心转哀。
分韵送萧进士璿赴广东纂修实录。明代。周瑛。 南山有丹凤,文彩何翩翩。万里风云会,龙马相周旋。先帝弃万方,泣涕穷遐堧。神化岂不显,所贵在摩编。闽山接岭海,桑梓遥相联。驱车迅行迈,不辞路险艰。丹青绘日月,意象在笔先。春秋有微义,仰看续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