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高诗,据《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李龙高。 李龙高诗,据《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文士二首 其一。明代。陶安。 文士甘藜藿,林栖阅岁华。一衾春自足,千驷我何加。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钓槎。今朝烟火晚,带露采松花。
辛亥除夕三首 其一。元代。戴良。 眇眇家何在,悠悠岁又阑。十年东海上,千里北风寒。衰鬓随年改,愁怀借酒宽。何乡为乐土,身世各艰难。
唐多令 感怀。清代。徐灿。 玉笛送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高楼。寒月羁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
七娘子 春闺。清代。陈维崧。 红檠斜照人无语,圆冰对漾春无绪。陌上莺啼,梁间燕乳,梦中怕到销魂处。小楼春色留难住,斜桥春水流将去。三月时光,一年节序,水晶帘外廉纤雨。
次韵答裴仲谟。宋代。秦观。 十年淮海閒居草,偶遣儿童次第成。方愧贫家矜敝帚,忽蒙邻壁借馀明。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后名。移病阖门参拜阻,卧听车马去来声。
独立。金朝。冉琇。 独立春将晚,周游道正穷。江山千古后,形影百年中。士论元无的,人生各有终。临危负知已,泪落海云东。
留题戏綵堂示男㞦。宋代。赵抃。 我憩堂中乐可知,优游逾月意忘归。老来不及吾儿少,且著朱衣胜綵衣。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唐代。刘长卿。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