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春江、许多油碧愁痕。重问人面桃花,依旧是朱门。
能几渡江桃叶,已有人迎接,剩得桃根。更替人指点,珠宫旧榜,题字犹存。
江皋解佩,惊鸿照影,沈醉天昏。拥髻银灯,何苦共、落红惆怅,同调伤春。
窥江胡马,望眼烽烟,早销魂。待不去,向花丛、取次低头,只合除却巫云。
湘春夜月 沪上感旧,用黄德文韵。唐代。陈衍。 怪春江、许多油碧愁痕。重问人面桃花,依旧是朱门。能几渡江桃叶,已有人迎接,剩得桃根。更替人指点,珠宫旧榜,题字犹存。江皋解佩,惊鸿照影,沈醉天昏。拥髻银灯,何苦共、落红惆怅,同调伤春。窥江胡马,望眼烽烟,早销魂。待不去,向花丛、取次低头,只合除却巫云。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
陈衍。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惜母山新路词。宋代。王时叙。 惜母山前龙女祠,画船送客黄金卮。从他坐唱阳关曲,只唱新开石路词。
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宋代。刘克庄。 曾听仙韶宴玉津,岂知金弹忽危身。谁为高树凤凰语,无奈雕笼鹦鹉嗔。拙射元非落雕身,村眉难比扫蛾人。新裁白伫衣如雪,一点休教染洛尘。
致政张教授晚而买妾有女戏赠。宋代。姜特立。 隐君无妇几经时,暮景鳏居却未宜。且喜中郎新有女,岂容白傅老无儿。闺中不著玉川婢,天下应传京兆眉。无计去陪汤饼客,花卿有子待歌诗。
六月三日夜闻蝉。唐代。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海陵行为秦州袁子英赋。元代。张仲深。 海陵孝子身姓袁,弱年丧父母独存。阖门老稚百十指,怡愉日夕同盘飧。前年盗贼掠州县,通州泰州涨烟焰。玉石处处俱荡焚,母子家家不相见。袁携妻女负母行,妻流女离难为情。未论妻女得相保,且负老母逃馀生。女泣父母妇泣姑,父觅妻女妻觅夫。女妻子母复相见,喜悲交集气始苏。苍生不解皇天意,泰否剥复常相继。非因袁子有纯诚,岂使一门全孝义。嗟尔袁子孝且慈,世人已识天已知。他年骢马访民俗,海陵为我陈此诗。
黄家闸阁浅寄吕梁刘水部天祺。明代。顾清。 吕梁天下险,我行今已三。旱气烁汴泗,上源日以廉。悬流飞沫不复旧,但见两涯乱石熊虎交巉岩。水衡使者今刘彝,人力到处天工回。漕纲万艘连夜发,谈笑对客仍尊罍。官居花竹尤清绝,别后梦魂犹髣髴。北河连夕空系舟,悔不为君三日留。
杨味云寿栴求作贯华阁诗 其二。清代。郑孝胥。 题匾虽难见,荒庵故可寻。林开峰自掩,阑曲阁能深。便做名山主,仍编白雪吟。词流重风义,应契昔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