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军前尽荷枪,莘莘学子武维扬。丹心碧血同千古,是好男儿总国殇。
卢沟桥抗战纪事 其三十五。唐代。王冷斋。 投笔军前尽荷枪,莘莘学子武维扬。丹心碧血同千古,是好男儿总国殇。
王冷斋(1892—1960),福建闽侯人。1935年冬,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1937年1月,兼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与日军据理力争。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王冷斋前往东京出庭作证。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1960年病逝。 ...
王冷斋。 王冷斋(1892—1960),福建闽侯人。1935年冬,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1937年1月,兼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与日军据理力争。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王冷斋前往东京出庭作证。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1960年病逝。
送陈众仲。元代。吴克恭。 西阁梧桐安凤巢,羽仪五色异凡毛。往时学省文名重,今代词林王气高。春到御沟生绿水,地连宫柳间红桃。老去相如少词赋,颂声转拟属王褒。
燕京书事 其三。明代。黎民表。 一夜瑶池集绛鸾,六花飞舞下云端。兰台未许誇清冷,黄竹徒劳咏閟寒。爽气萧森连玉树,晓光零乱拂铜盘。谁能和得阳春曲,长奉君王万岁欢。
归省过太湖。明代。王鏊。 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信美仍吾土,如何不少留。
牡丹二首。唐代。温庭筠。 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送客。元代。徐贲。 津亭鸣鼓罢,行色柳先知。酒到听歌歇,诗因恋别迟。乱山投驿晚,疋马扣门时。草檄军中事,多因载笔随。
次韵张晋彦秋日。宋代。王从。 地迥高楼目,天寒故国心。江鸥无万里,云木目千寻。门掩斜阳下,人归落叶深。风前怅何许,入耳越乡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