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青年别,旦警至暮年。愿求不老药,长共戴尧天。
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唐代。杨卓林。 曾记青年别,旦警至暮年。愿求不老药,长共戴尧天。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宣统三年(1911)六月署延榆绥道。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诗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并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 ...
杨卓林。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宣统三年(1911)六月署延榆绥道。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诗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并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
寄主客张郎中。唐代。姚合。 年长方慕道,金丹事参差。故园归未得,秋风思难持。蹇拙公府弃,朴静高人知。以我齐杖屦,昏旭讵相离。吟诗红叶寺,对酒黄菊篱。所赏未及毕,后游良有期。粲粲华省步,屑屑旅客姿。未同山中去,固当殊路岐。
愁怀 其二。宋代。朱淑真。 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
老景逢春每多留赏子美所谓老去原春迟子忱雅。宋代。曹勋。 吾俦春味等闲情,识我幽花种绕亭。云带竹光天外碧,风回松吹梦中醒。樽罍湛绿邀芳景,红翠收香拂夜屏。归傍清池留未足,更看涵泳一天星。
题望思图。元代。胡奎。 苍梧九炭勿言远,不隔孤儿望乡眼。洞庭七泽勿言深,不满孝子思家心。孝子改山何所有,垄上乌啼白杨柳。十年归梦夜宫铨,千里它乡寒食酒。筑得楼居近基傍,空山落日暮云黄。岁晏天寒赋归去,雪后北堂意草长。春晖茫茫尺地老,一望一思何日了。桃花溪上饭胡麻,愿母长年颜色好。
次禹弼同游滕王园池之韵 其二。宋代。黄裳。 徘徊池上昔人非,不为劳生竟自迷。花下百年缘分满,月明谁听杜鹃啼。
挽仁宗皇帝词。宋代。金君卿。 慈俭身先治道间,未尝论罚不从宽。成功日比尧年盛,与子人知夏鼎安。凭几遗音伤万古,抱弓衔恨泣千官。昭陵柏老伊川竭,宫掖三千泪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