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颂古联珠。唐代。释了元。 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神宗时,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元丰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书。六年,迁尚书右丞。哲宗即位,转尚书左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有诗文一百卷,已佚。事见《杂肋集》卷六二《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七首。 ...
释了元。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神宗时,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元丰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书。六年,迁尚书右丞。哲宗即位,转尚书左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有诗文一百卷,已佚。事见《杂肋集》卷六二《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七首。
江上饯别友人四章 其二。明代。孙一元。 心折凭洲渚,玄云搆重阴。慷慨抚时序,况此离别襟。嘈嘈伫繁吹,戚戚理哀琴。暂延林莽间,眷此念弥深。
次韵徐景说赠安象祖。宋代。高斯得。 千仞岗头孤凤飞,翰林万族惊且啼。桐江得树一栖息,足以慰我饥渴思。飘然径度烂柯去,再仪天陛来何时。子今追逐一何远,所期不负平生知。独惭托我非所任,泌水洋洋能疗饥。夜光明月要人识,而我何知和与隋。端人择友必有取,定交从此夫何疑。长安绿槐十二街,五都游客争奔驰。咄哉掉臂不肯住,来同圣路乘坚肥。嗟余旧学荒已久,安能扣缶探玄机。世事举目已可知,淹留此土终何为。苕溪一曲搅归梦,与子共赋临流诗。
半山亭同陈益如顾嵎山作。清代。石渠。 孤峰天际插,一径路回环。目已穷千里,身才到半山。松风时谡谡,鹤梦自闲闲。欲尽登临兴,藤萝手自攀。
题唐颓山风漪轩。宋代。苏庠。 竹阴既疏明,流泉复清驶。佳响闻山禽,凉风澹然至。幽人此安禅,阅世一嬉戏。何必周八垠,是中有能事。
贾生。宋代。王安石。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概,自信肯依违。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