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
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
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
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石犀行。唐代。杜甫。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重阳二首 其一。明代。陶安。 倚杖西风晚日间,一江晴色照衰颜。近年独喜行平地,才说登高倦上山。乱后菊花栽已少,病馀酒盏饮何悭。霜螯玉鲙无寻处,老树残烟自掩关。
非乐英材,都缘业重,奈何学父相陵。暗思揣已,亘昔并无能。最苦于身学浅,生徒拥、战战兢兢。来咨问,心中唬得,恰似履薄冰。宁曾。为模范,果然当死,偏得人憎。又番成羁绊,早晚超升。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访、霞友云朋。蓬莱路稳,相从去须登。
满庭芳 赠侄。金朝。王哲。 非乐英材,都缘业重,奈何学父相陵。暗思揣已,亘昔并无能。最苦于身学浅,生徒拥、战战兢兢。来咨问,心中唬得,恰似履薄冰。宁曾。为模范,果然当死,偏得人憎。又番成羁绊,早晚超升。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访、霞友云朋。蓬莱路稳,相从去须登。
山店松声二首。宋代。杨万里。 松本无声风亦无,适然相值两相呼。非金非石非丝竹,万顷云涛殷五湖。
雪中玉堂夜直次黄清老韵。元代。胡奎。 银河剪水渐霏微,供奉承恩直禁闱。琪树有花春不老,玉堂无月夜生辉。寒催光禄分官酒,暖觉归春入赐衣。铃索声沈宫漏静,巴歌谁共和金徽。
荔枝 其三。清代。丘逢甲。 每将佳果比佳人,自笑多生与种因。粤艳闽香消受遍,不曾嚼蜡视横陈。
踏莎行 春日。清代。万树。 柳碎蜂忙,花繁天小。烟光易过清明早。雨余帘尚卷时稀,病前书已摊来少。酒向春疏,笺和愁到,熏衣忘却香焦了。吹箫强欲和啼莺,一声飞去棠梨杪。
送路季琏问聘河东时东驾出师太原。明代。杨基。 三晋封疆拱帝圻,两河山色照戎衣。青虹贯日随星出,赤鸟如云夹电飞。使者梅花春后折,王孙芳草梦中归。入朝若问东南事,积粟如山万马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