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屑琼寒透薄帷,拥裘端与火相宜。
暖回炽焰身成直,拨到残灰手欲龟。
赠炭尚谁怜正曜,授薪还自愧支离。
不甘力请从缁侣,苦调寒窗强作诗。
苦寒。唐代。王之道。 风屑琼寒透薄帷,拥裘端与火相宜。暖回炽焰身成直,拨到残灰手欲龟。赠炭尚谁怜正曜,授薪还自愧支离。不甘力请从缁侣,苦调寒窗强作诗。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自江门进帆海上作。明代。区大相。 众流趋海若,大壑去鸿蒙。失路矜河伯,中途遇苑风。纳川归浩浩,噫气入逢逢。穷发还过北,扶桑更向东。鹏身起羊角,鱼翼掩舟蓬。巨浸浮天外,回流出地中。槎来如有信,帆去若乘空。万国波涛接,三山烟雾通。游门思孔圣,垂钓想任公。登碣心犹壮,乘桴道未穷。临深谁复测,善下理能终。
竖子至。唐代。杜甫。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驾经略太尉相公 其二。宋代。文彦博。 北首并州路,旌幢拥画轮。万兵严后从,百吏拜前尘。汉相仪刑重,尧风气俗淳。政成期月报,四海望洪钧。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元代。方回。 聊复埋身麯蘖昏,倘来倘去肯销魂。瓦犹幸有三间屋,绢可全无二丈褌。壮士笑谈跻将相,寒儒衰老误儿孙。社公雨作春灯暗,独尽花前酒一樽。
野望。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偶成寄仲卿彦勤两弟 其二。清代。梅曾亮。 百年寄圃冶城旁,旧德犹存绿野堂。祖父艰难留树石,弟兄奔走隔壶觞。极知饱啄宜山泽,又恐鸣号望稻粱。空忆故园春色返,半千阁下又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