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天上张公子,龙剑分光自斗牛。海上忽归槎万里,云间未放月中秋。
才为汉殿无双手,恩到闽山第一州。亦有人言识仙骨,只看何日议封留。
寿张守 其一。唐代。赵彦端。 堂堂天上张公子,龙剑分光自斗牛。海上忽归槎万里,云间未放月中秋。才为汉殿无双手,恩到闽山第一州。亦有人言识仙骨,只看何日议封留。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又除夕绝句。宋代。杨万里。 紫陌相逢谁不客,青灯作伴未为孤。何须家里作时节,只问旗亭有酒无。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刘氏善举。两汉。佚名。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王述庵论诗绝句诋諆放翁,感而赋此。清代。柳亚子。 放翁爱国岂寻常?一记南园目论狂。倘使平原能灭虏,禅文九锡亦何妨。
悼亡四首 其一。明代。王夫之。 十年前此晓霜天,惊破晨钟梦亦仙。一断藕丝无续处,寒风落叶洒新阡。
送钱寺正出守广德军二首。宋代。杨万里。 辛卯中书落笔年,曾陪学士堵墙间。看渠手把州麾去,故里春迎昼绣还。我似青蒿君玉树,君方绿鬓我苍颜。一尊话别休辞醉,报政归来紫禁班。
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唐代。耿湋。 汤公多外友,洛社自相依。远客还登会,秋怀欲忘归。惊风林果少,骤雨砌虫稀。更过三张价,东游愧陆机。
答巢六国学世馨即用原韵 其二。清代。戴亨。 生涯馀白发,世缔得同心。乍见惊余老,雄谈识尔忱。孤鸣琴已碎,苦诣道方深。何处求真赏,寥寥太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