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古齐国,绵历几千春。
轨路偶经从,延瞰一悲辛。
郛郭尽阡陌,濠湟半烟云。
旦摇禾黍实,暮走狐兔群。
陵迟世祀忽,变换民居新。
庙寝想余基,文物忆前人。
在昔商政熄,于时周德闻。
圣贤相济会,文武共经纶。
太公扶大业,伯夷守其仁。
首阳遗节义,东海爵功勋。
功勋谁独久,节义两同湮。
物理有感触,长叹回吾轮。
过营丘。唐代。戴良。 营丘古齐国,绵历几千春。轨路偶经从,延瞰一悲辛。郛郭尽阡陌,濠湟半烟云。旦摇禾黍实,暮走狐兔群。陵迟世祀忽,变换民居新。庙寝想余基,文物忆前人。在昔商政熄,于时周德闻。圣贤相济会,文武共经纶。太公扶大业,伯夷守其仁。首阳遗节义,东海爵功勋。功勋谁独久,节义两同湮。物理有感触,长叹回吾轮。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朝中措(癸丑寿安观使)。宋代。李曾伯。 夜来南极十分明。申月应生申。小范龙图老子,大苏玉局仙人。擎天健手,家传方略,功在峨岷。看取芝封夜下,归来尽展经纶。
忆弟妹。宋代。章甫。 新年思弟妹,何处有田园。见面宁无日,伤心不忍言。飘零空岁晚,契阔又春暄。肠断东来水,滔滔共一源。
忆梁礼部皋。宋代。谢翱。 閒庭芳桂丛,相忆曙云空。文字能娱老,莓苔此兴同。青山明月下,家口少微东。岁晚西庄路,柴门语自工。
题等界寺二首。唐代。雍陶。 吴蜀千年等界村,英雄无主岂长存。思量往事今何在,万里山中一寺门。两国道涂都万里,来从此地等平分。行人竞说东西利,事不关心耳不闻。
朔斋中书刘礼侍挽诗 其一。宋代。林希逸。 声名早日到宸几,自许凌空健翮飞。朔党家传真抱负,西州人老几招麾。长庚穷杀狂如故,韩愈疑为傲则非。岁晚虽为香案吏,白头终与壮心违。
次严宗哲太守留别韵兼寄应宁。明代。李东阳。 宦辙南来万里身,二川西望入三秦。从知太守多名士,更喜监司是故人。沧海夜惊鲸力破,碧霄晴指凤毛新。他年记取留诗别,庭雪初回柳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