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昨非,伯玉有遗风。
而我岂谓然,野蓬生麻中。
年来更世患,颇悟穷与通。
所失岂鲁宝,所亡非楚弓。¤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并序)。唐代。戴良。 五十知昨非,伯玉有遗风。而我岂谓然,野蓬生麻中。年来更世患,颇悟穷与通。所失岂鲁宝,所亡非楚弓。¤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青玉案 沈家姬卯娘善度曲戏咏卯字。明代。曹溶。 花前举乐何须忌,薄晓曈曈初丽。启户逢君娇不语。三秋兔魄,平分留影,垂柳东边去。镂成新玉刚为字,十二时中排第四。中酒嫌人知也未,芳名检点,春光已半,会取相迎意。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 掖门相对敞铜镮,䡾䡾飞甍在两间。润色平生知地禁,登临此日愧身闲。浮云倒影移窗隙,落木回飙动屋山。忽忆初来秋尚早,紫微花点绿苔斑。
挽彭制机。宋代。方岳。 场屋峥嵘气,虽平岂易干。江湖双鬓古,师友一灯寒。戍柝犹传檄,渔烟自钓竿。极知书有种,吾道未凋残。
十一砺四首 其三。宋代。郑思肖。 姬发誓孟津,集者八百国。当时尽弃商,喜受钜桥粟。独有首阳山,不生周草木。至今插天高,与商无终极。
海上。明代。林弼。 水天空阔浩无津,物外神游梦里身。晚望每嫌山色远,夜听已厌浪声频。仙槎路熟星河使,戎马忧深岭海臣。思献江都二三策,汉庭垂意验天人。
山中春晓听鸟声。明代。高启。 子规啼罢百舌鸣,东窗卧听无数声。山空人静响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