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唐代。权德舆。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
今天晚上正值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座用公主的汤沐所得造的寺庙。
嬴女:指传说中的秦穆公女弄玉。
鼎湖: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中唐宰相权德舆有诗《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据宋·宋敏求《长安志图》所绘的唐太宗昭陵图,在陵域范围之内,有“瑶台寺”、“广济寺”、“澄心寺”、“百城寺”、“舍卫寺”、“升平寺”、“证圣寺”、“宝国寺”等。又据《金石萃编》记载:“瑶台寺,则《昭陵图》有之,在昭陵之西、澄心寺之南也。”据今考古,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处。此诗当是权德舆于昭陵所写。查其诗中之意,则与某位公主有关。
“嬴女乘鸾已上天”。“赢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萧史教弄玉吹箫引凤,后来二人乘凤乌而去。此句以弄玉成仙比喻公主去世。
“仁祠空在鼎湖边”。“仁祠”,明·杨慎《艺林伐山·仙陀》:“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在此当指瑶台寺。“鼎湖”,本为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处,后借指帝王。如清·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此句指公主死后,空留下瑶台寺在唐太宗的昭陵旁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此句扣题,点明写诗之时是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月夜。
“一望金波照粉田”。“金波”,月光。“粉田”,脂粉田,即公主的汤沐邑。此句再次点明季节,及瑶台寺与公主的关系。
全诗大意: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瑶台寺还在昭陵旁边。今天晚上正值凉风习习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座用公主的汤沐所得造的寺庙
那么,此诗中提到的公主是谁呢?
此诗既然写于昭陵,则公主当是唐太宗的姐妹或者女儿。查《新唐书·公主传》,唐太宗的姐妹与女儿中,葬地与佛寺有关者有二:一、比景公主,始封巴陵……显庆中追赠,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二、晋阳公主……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又据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三》:“第五百九十三,《唐瑶台寺碑》:许敬宗撰,诸葛思祯正书。贞观十八年。”则至迟到贞观十八年,瑶台寺就已经存在,则此庙与比景公主无关。再据《新唐书·公主传》,“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与“粉田”之意正合,则晋阳公主的葬地极可能就在瑶台寺附近。
当然,瑶台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算是很外围了,比起同母姐妹们,离昭陵主峰似乎太远,不符合晋阳的身份。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当时认为女子未及笄而亡的有戾气,不能葬在家族墓地,只能葬在佛寺中,用佛法化解戾气。所以二凤在昭陵边修佛寺,并且把小犀牛葬在那里,其实已经是在打擦边球,没办法再近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晚春旋漳会酌。唐代。陈元光。 帝德符三极,皇风振四夷。将轺春暮饮,士卒岭南驰。马啸腥风远,兵歌暖日怡。妖云驱屏迹,芳卉媚迎诗。拍掌横弓槊,徘徊索酒卮。阴处窜蛇豕,暗笑使君迷。
踏莎行 葵花。明代。陈霆。 浓绿池塘,薰风时节。石榴过了蔷薇歇。黄帘照映锦葵春,红情绿意犹三月。草木孤贞,太阳严烈。丹心倾写浑如血。却惭飞絮逐东风,一生惟作漫天雪。
季春下澣游南龛。宋代。冯伯规。 四山如蝟毛,中有线路萦。谁人导我来,得此掌许平。雨后天宇空,夏气和且清。休日一无事,驾言南山行。南山有何好,翠壁列峥嵘。巨木老已仆,赖有红石撑。自人严大夫,废兴今几更。穉干亦合抱,知几阅晦明。幽壑架危亭,无风凉自生。少间上绝顶,四望围长城。涨江笼篆纹,小市分棋枰。挽仰忘身世,独慨呼酒倾。何知玉堂客,分杂巴叟耕。下山喜同步,元自脚力轻。
随园雅集图歌。清代。李锴。 天帝灵宝无端倪,气有精者谁张施。矞云景星光曜滋,萃为帝子仍金枝。三驺退食尝委蛇,云旓翠蕤祛绣旗。道腴内充神外弥,被服儒素循中逵。西园十亩邸第西,嘉随之义因名随。药栏鹤栅丁香篱,势有曲折劳攀跻。神鞭丈石飞峨眉,千年紫柏丛斑皮。吟亭花馆靡雕几,石床木几閒撑支。购书不恤千金靡,河閒万卷咸签题。好古杂以古鼎彝,珊瑚瑟瑟如涂泥。颓云黯澹陡欲低,大王墨沈时淋漓。一笔一墨皆天机,草木中有神明栖。宛转飒沓风雨回,擘窠作字龙■蚭。园中佳客谁趋陪,曳裾趿履联邹枚。易居卓踔三湘湄,父子兄弟齐音徽。烂斑尺二横介圭,大庭作贡孚有时。落落唐子楚璞劘,学穷焦费非时蹊。祖丈萧曹家世齐,毓东弱籍通金闺。依光日月丰沛陲,钦明兰谷骈玉芝。远情凝注秋水涯,曹江性与糟丘宜。酒酣往往摹徐熙,吴中澹泉何提提。星源海鹤方清羸,促膝茗饮传缥瓷。琤瑽谁叩青颇黎,天风披拂冰蚕丝。白门上人情我移,锴也拥肿多狂痴。敝帷故席蒙不遗,蜩螗细响吟清辞。虎头妙技今丁仪,镕铸万象从范围。神采栩栩毫端飞,抡工选胜更入微。补以树石唐画师,锴闻吐握称周姬。大雅所在群贤归,西园澹荡无他奇,梁园邺都非所几。
题来安县兴国寺。宋代。遇僧。 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十年前富贵家。泛海玉龙驾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
六和塔访陈右司。宋代。连文凤。 空山林落欲何归,渺渺黄尘污客衣。自叹冯唐今已老,世无刘表孰堪依。炉中丹炎工夫浅,篱下文章气燄微。幸识贞元旧朝士,钱塘江上语残晖。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宋代。欧阳修。 曲栏高柳拂层檐,却忆初栽映碧潭。人昔共游今孰在,树犹如此我何堪。壮心无复身从老,世事都销酒半酣。後日更来知有几,攀条莫惜驻征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