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唐代。温庭筠。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燕子欲飞时,尖尖小嘴梳羽绒。庭中萱草绿如春水,满树杏花胭脂红。欲走进春的画卷,却又隔着帘栊。
两鬓戴金佩玉,似金霞飞虹,人如一枝春花,春情正浓。那高挂楼头的团圆月呀,又透过窗格,洒下一片相思情浓。
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调有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五字,上片四句一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海燕:燕子。古以燕子从海上来,故称。
萱草:又写成“蘐草”或“谖草”。
琐窗:镂有花纹之窗。
这首词是温庭筠众多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之一,是为反映闺中少女心底的难言之隐而作,而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参考资料:
1、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5-46
2、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36-37
这首词通过描述一个新妆初罢的少女形象,表现出女主人公心底思恋的难言之苦。
上片写女主人公所见的帘外景象。起拍以海燕初飞兴起少女新妆,给人一种轻盈明丽的感觉。接着用“萱草绿”“杏花红”二句,刻画少女新妆时的美好环境,烘托了少女开朗而欢快的情绪,使之活动于草绿花红的画面中,为下片突出人物衬托了背景。而末句“隔帘栊”的一个“隔”字,将人与春景分离,仿佛有什么羁绊使她不能冲出帘栊而融身于美好的春光之中。情虽未露,却可从末句中品味得出。
下片写女主人公新妆之后的形象,花枝招展,浓艳非凡,别有一番风韵。“双鬓翠霞金缕”,突出妆饰的艳丽;“一枝春艳浓”,以比喻少女如花,与李白《清平调》“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意境相似。后二句,将少女置于月圆之夜。这时,少女的情怀,并未写出,她究竟有何感触,这给了读者以思索的余地。然而,“琐窗中”三字,却透露出女主人公的活动时间与心境,传达出一种凄清之感。
整首词字面没有写情,但通过场景、时间的变化,主人公的艳丽的妆容,衬托出人在楼中的凄楚幽怨之情,深婉含蓄,耐人寻味。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赠东岳张炼师。唐代。刘禹锡。 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情雅淡世间稀。堪为列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金缕机中抛锦字,玉清台上著霓衣。云衢不要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飞。
谢太守答诗莱州。宋代。郑侠。 闲齐掩书扉,疏竹间风韵。兀坐无所为,仰高方苦峻。关关两喜鹊,如以捷来献。疑其喜过常,精爽抑何顿。谓当有嘉宾,结驷问原宪。不然亲交书,万里来问讯。何意二千石,新书灿盈卷。使者入衡门,红光十余仞。衣冠出蓬室,再拜望城阃。开缄列宿动,芒角相辉焕。捧读未终篇,钦降已三叹。譬如涉春波,渺不知涯岸。又若惊雷霆,但觉目眩转。谁言匹夫穷,陋巷一箪饭。箧有无价珍,贵於青玉案。昨者鄙俚辞,惟求指瑕宜。敢期明月珠,倾泻殊不吝。重重借褒誉,许与良过分。酷爱愚且直,还邻贫且困。惟人最难知,圣哲其犹恨。自非明如日,安得物无遁。程孔昔中涂,邂逅适所愿。倾盖毕所怀,日西不知倦。圣贤欣道合,万古直一瞬。凄凉千载余,此道谁复振。未闻似今日,曾不拜公面。顾遇过所亲,思知久弥浚。重念樗散材,平生慕忠顺。青衫百僚末,言责固所逭。若其爱君心,岂以爵禄辩。谓宜为民上,必与同喜愠。谓宜食君禄,宁当复私徇。刀斧且满前,斯诚岂磨磷。千载幸一时,岩廊拱尧舜。夔皋岂无人,共鲧偶未竄。眷委一失真,聪明不无乱。出令以便民,动皆为深患。疲赢死饥冻,重负遭囚绊。奔逃苟自活,父子潜分散。以天征不义,如以雨苏旱。箪食迎王师,东征西夷怨。未闻百万帅。戈鋋日持玩。南取十数洞,西开五六郡。府库为一空,白骨成龙断。大臣弄权柄,生杀在顾盼。威福不有归,佞邪尚何惮。公忠获罪咎,正直招诃谴。幽恚郁不伸,变异以频见。阴阳为之沴,淫潦仍乾暵。方且颂太平,长歌事赓赞。天子九重门,深居拱间燕。人人怀欺匿,比周相引荐。以侠观此时,纲维一何紊。滔滔恐皆溺,心窃拟手援。是以屡上章,指陈几欲遍。初虽蒙嘉纳,终不离才间。弃逐来穷陬,星霜两经闰。簪绅满朝著,大半嗟排摈。谁为悯穷褐。粟帛推余羡。谁为念孤独,齿牙借余论。重伤弃逐久,不敢略自辩。高堂有单亲,日久庭闱恋。同时得罪人,一赦皆从便。惟兹尚远斥,不许归宁觐。拟扣阊阖门,明颺紫宸殿。恨无可言路,勇决固所断。嗟嗟道云亡,丈夫儿女愞。势利同险巘,风云借余便。谁非顾金钱,谁非思达宦。孳孳顾理义,恻恻念寒畯。如公今几人,百世绍休闻。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宋代。岳珂。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居士宰官身,只园夙亲近。会发宏原深,现此广长舌。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笔力虚空,三昧出胸臆。撞开痴愚纲,透出大千界。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今法解佛意,一切有为法。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次韵伯达大水见怀二绝 其二。宋代。周紫芝。 相望千家信不通,悬知春在雨声中。蹇驴欲去愁泥滑,安得西飞六尺鸿。
忏院种红蕉用宝印叔韵。宋代。王十朋。 新植灵根续蕙兰,缁林佳处占清闲。深红应费化工染,浓绿疑从帝所颁。正色可曾娱俗眼,晚英犹足慰衰颜。它年解组归三径,多种青青满故山。
南门散策。宋代。陆游。 结宇溪一曲,两山左右之。横木以为门,断竹作短篱。本无剥啄客,门牡固不施。甃路坏莫补,石罅生棘茨。野蔓不知名,丹实何累累。村童摘不诃,吾亦爱吾儿。
用赵修撰先生韵。元代。朱希晦。 结屋山中远市嚣,雨馀荒径长蓬蒿。平生身外无他事,劝客尊前有浊醪。
田家作。明代。郑文康。 垄上有良田,山中有茅庐。良田供岁计,茅庐足安居。朝出事耕作,暮归读诗书。凉濯茂树阴,饭罩清溪鱼。秋高纳禾稼,霜寒采薪樗。三时力颇劳,卒岁心还舒。田庐固荒陋,父祖遗业余。世守知几年,承传今在予。追念先人艰,岂易成菑畬。虽云一方土,重若琼瑶琚。我今享厚获,讵敢忘当初。地偏梦寐熟,志静思虑虚。明月至皎皎,清风亦徐徐。鹅鸭恼比邻,桑麻遍村墟。旧谷岁屡陈,新酒时常酾。劵许贫妪贷,饮召邻翁俱。迂懒自成癖,礼法谁嫌疏。有心务本业,无意干名誉。韦布幸粗安,矧敢怀轩车。秽矣郭霸粪,哀哉范增疽。长歌畎亩中,此乐当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