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参考资料:
1、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39-340
2、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48-550
3、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88-289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参考资料:
1、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39-340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集趣轩。宋代。陈聿。 宇宙同无穷,景物各有趣。心目要领略,未始为细故。山僧彻障蔽,便得江山助。远迩入盼睐,左右供指雇。千容与万态,不约相与遇。何须更登眺,便可休杖履。一览既无余,怀抱良以悟。欲图无妙笔,欲咏无奇句。聊为揭佳名,於焉赏心寓。
八功德水。宋代。马之纯。 钟山有岭号屏风,碧石青林一径通。听得山腰鸣陆续,看来海眼净浺瀜。初尝但得烦心解,再饮能令百虑空。软美轻清无限好,经中所说正相同。
依太司成忠铭韵哭伯丈孝铭暨孺子莫氏。明代。张子翼。 海上忽惊双旅讣,亲故闻耗泣如注。经筵退食写哀词,九歌壹似悬河诉。孔怀千里情未舒,临飧不觉发长吁。浮云世事原多幻,郁结衷肠转似痴。身世茫茫识不蚤,今古要离三尺草。东海岂能遏逝波,西崦谁复挥馀杲。枕上黄粱梦寐间,修文地下何漫漫。蒿里云深埋玉树,薤露歌残裂肺肝。吁嗟孝铭遽止此,天道无知谅谁语。蛉长蟪短竟何禆,燕壁秦关良自苦。邸佩难招月下魂,空遗穗帏向黄昏。春生池草聊成梦,鹤唳霜天不可闻。黄尘碧水真难测,兼葭倚玉情何极。我亦衔环未报君,慇勤更向楚些悉。忆曾结媾为儿曹,独惭齐大恐媒劳。群议于公最相协,缔缘奚阻鸠嗷嗷。奕世蓝田多远籍,从此定祥冯月下。鲁水遥怜赠别时,建江追记欣娱夜。薛家彩凤最联翩,天衢继序相周旋。羯末封胡祢世系,以古方今何间然。平生耿耿负奇气,宇宙翻为分内事。然藜文史惜三馀,倚马才华高七步。兰台思欲绍鸿休,关山千里雁横秋。辞家敢恤风尘苦,仗剑兼为竹帛谋。嗣徽夫人偕氏莫,尖岭之阳曰望族。克相可以媲藻蘋,清操不啻如冰玉。尔来旅次效辛勤,鸡鸣遬遬告温温。悬知尺绳初系日,亦仗夫人有里言。田家荆树念同育,济济雍雍又肃肃。实有姜被共寒暄,岂如汉家舂斗粟。曼倩金马岂隐沦,兵厨伯氏最相亲。鹓行雁序无燕粤,弟劝兄酬似主宾。二仲延伫意更款,星河忽逐流光转。屈指风帆计驿程,楼前祇拟斟常满。讵意泉台成永别,昂霄梓杞俄中折。夫人先逝公已随,前缘更向酆都结。太史离怀三载馀,遥睇天南祇剑书。一生世业成乌有,半世功名赋子虚。尝胆悬萤何所用,劫灰尽付南柯梦。乡评最惜宠元龙,卜居犹殊石骀仲。间关惟有仲兄来,长衿戢戢向书斋。连床不觉更筹永,望柩何曾笑眼开。华堂何处追欣晏,苏韶无地重相见。驹影真从隙里过,鹡飞徒向原中羡。过客从来不易邀,风飘雨骤不终朝。三十年馀何仅仅,八千里外更寥寥。人生谁不遘阳九,丘首祇争先与后。孤儿未育名未成,物论于公曾厌否。属纩幸有伯在傍,万里骨肉相扶将。家乡回首知何处,行路闻之亦慨慷。京邸忧危曾遣仆,悲伤不觉公愈蹙。力疾犹能强致书,书中后事惓惓嘱。太史捧之不忍忘,临风祇自增悲伤。江州司马拟长恨,海天寄我一哀章。公于尘世浑如寄,精英犹在佛光寺。从容召赋上玉楼,西天苦海何须避。公于昆季尽堪凭,岂论螽羽暨螟蛉。死若复生生不愧,泉路知公目已暝。世德可传还可继,奕奕书香岂坠地。樵游牧唱且随缘,春雨秋霜永弗替。青青陇上有圭田,千年烟火自绵绵。纵于气数曾乖舛,却多人事肯周全。区区株守如匏系,世上彭殇祇一致。谁能白日生羽翰,想当乘此终归去。滕城郁郁雨潇潇,琼海归魂万里遥。故乡恒干应栖止,帝遣巫阳不用招。嗟公此生长已矣,须悟庄生齐物理。古往今来逆旅间,水碧山青秋色里。
题周耕云为萧元泰画龙虎仙岩图。元代。李孝光。 龙虎之山仙所寰,我昔梦寐游其间。乾坤风气结冲秀,中有正一玄都坛。羽人受我九节杖,林磴窈窕穷幽扳。金宫蕊殿起寥廓,翠厓丹巘深回环。峰头时飘白菡萏,石上谁种青琅玕。诸岩一览二十四,总似瀛渚蓬莱山。清溪浮空引雪练,远岫隔水来烟鬘。就中仙岩更奇绝,上有玉树皆团栾。虹光半夜出林杪,云是石室韬神丹。欲求刀圭已衰疾,羽人去我如飞翰。褰裳涧曲采芳杜,断猿疏雨春山寒。觉来俗事日满眼,岁月冉冉随惊湍。会稽萧君忽相访,笑以此图令我看。梦中羽人貌真似,而我别后鬓毛斑。题诗聊复记畴昔,愿拂尘服高骖鸾。
阌乡寓居十首。阿对泉。唐代。吴融。 六载抽毫侍禁闱,可堪多病决然归。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
题四老围棋图。明代。王守仁。 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次韵答陈孚先见赠。宋代。洪朋。 陈子陆沉丘壑底,乘槎几欲问明河。何人倾盖能如故,无事高轩许数过。吟畏舌端多楚调,醉怜耳热颇秦歌。顾予贫病难料理,政使禅斋学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