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南乡子·乘彩舫。唐代。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南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此作前三句押下平七阳韵,后三句押十八啸韵。
彩舫(fǎng):画舫,一种五彩缤纷的船。
棹(zhào)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游女:出游的女子。带香:一作“带花”。
窈(yǎo)窕(tiǎo):姿态美好。
团荷:圆形荷叶。晚照:夕阳的余晖。
参考资料:
1、(后蜀)赵崇祚 .花间集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5 :177 .
《南乡子·乘彩舫》这首令词,当作于十世纪初,是李珣前期的作品。李珣东游粤地时,共作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这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胡中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23-224 .
这首令词,是作者前期的作品。李珣共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这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写春女游莲塘,触景生情,相与戏谑,煞是动人。
前三句:“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写春女漫游莲塘。
春日里,芰荷满塘,碧水渌波,晴空夕照,景色融融。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她们陶然自乐,和棹而歌,一派优雅静谧的气象,令人沉醉。无意之中,那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这一来,则打破了那宁静的局面,勾起了春女们的绮思遐想,逗出无限情趣,引出了下文。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后三句正是游女们触景生情、敞露春心之态。
“游女带香偎伴笑”一句,紧承“惊起睡鸳鸯”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游女们惊动了结伴而居的鸳鸯,而鸳鸯又震颤了少女的春心,憧憬着幸福的爱情。“带香”也者,给人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的感受,是对妙龄少女的真实写照。她们看看眼前偶居不离的鸳鸯,想着心上的人儿,彼此心照不宣,只是依偎在女伴身上出神,凭借着嫣然倩笑,流露出心底里的柔情蜜意,散发出少女的幽香,沁人肺腑。
沉浸在追味甜美爱情之中的少女们,一个比一个地娇羞艳丽,在一首短短的小词中,不允许逐个描状。亏作者想得出“争窈窕”一句,尽写出怀春少女的娇美。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
少女们的异样情态,可能引起了其他游人的注目,觉得难以为情。她们羞中生智,急忙从水中采摘下一片圆圆的荷叶,以遮挡夕阳的照射为防身,避开游人的围观,只自己消受那向往爱情的甜蜜滋味儿。“竞折团荷遮晚照”一句,既刻画出少女们活泼的举止,也揭示出她们害羞的神态。灿烂的阳光、绽绿的团荷与羞红的脸庞构成了一幅鲜亮美妙的画面。
这首小令,绘出一幅活泼俏丽的风俗画,卷面绚丽而明快,状景则景致秀美,状人则形神兼备,更兼妙语传神,丽而不妖,艳而能质,颇得民歌韵味。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送薛乐道知郧乡。宋代。黄庭坚。 黄山叶县连墙居,谢公席上对摴蒱。双鬟女弟如桃李,早许归我舍中雏。平生同忧共安乐,岁晚相看青云衢。去年樽酒辇毂下,各喜身为反哺乌。城头归乌尾毕逋,春寒啄雪送行车。解佩我无明月珠,折柳不对千里驹。念君胸中极了了,作吏办事犹诗书。浊酒挽人作年少,关防心地亦时须。郧乡县古民少讼,但问自己不关渠。登临一笑双白发,宜城冻笋供行厨。人生此乐他事无,行李道出汉南都。寄声诸谢今何如,谢公书堂迷竹坞。手种竹今青青否,我思谢公泪成雨,属公去洒穰下土。
读史五首 其二。明代。何吾驺。 委质为臣不二心,当年庞德节千寻。叩头于禁今安在,芳臭从前话到今。
尚朴斋。元代。周砥。 言甘知有吝,味旨闲其多。居恒属念虑,抱朴心靡他。淳风返元化,至体适平和。意胜惟自然,道存谅不磨。营营彼浇俗,机巧滋烦苛。身偕百忧长,奄忽其奈何。
颂古四十八首 其四十。宋代。释慧开。 飏下笊篱并木杓,当阳一突绝周遮。百丈重关拦不住,脚尖趯出佛如麻。
鹊桥仙(采菱)。宋代。张鎡。 连汀接渚,萦蒲带藻,万镜香浮光满。湿烟吹霁木兰轻,照波底、红娇翠婉。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采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
次坰韵。宋代。吴则礼。 北湖先生作许痴,闭门觅句嗔人知。日炊官米著处饱,独憎饭头行饭迟。天教五车与癯瘦,大笑阿苍如瓠肥。小槽秫糜已溜溜,老子拜会罂聊朵颐。
贺李宪校书生子。宋代。王子俊。 乃翁学海深无底,材如莫耶淬清水。天教乞与玉麒麟,拍手欢呼为公喜。雪峰千丈玉嶙峋,玻璃之江浸秋旻。可怜秀气无着处,都为此子融精神。昨夜使星光耿耿,旁边却有庚星影。起来瑞霭迷绮筵,玉果犀钱试汤饼。乃翁著书身为臞,私稿自有一石渠。行看一日诵千纸,不必更读他人书。乃翁勋名已如许,如何免得洪钧府。请更撰成经国谱,付与郎君踵前武。
洋州公宇读文与可苏东坡诗刻。元代。魏初。 筼筜太守雪堂诗,花满亭台酒满池。今日水空花老尽,一庭秋草罥虫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