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还。唐代。佚名。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对面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身材长得好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还(xuán):轻捷貌。
峱(ná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从:逐。肩:借为“豜(jiān)”,大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揖:作揖,古礼节。儇(xuān):轻快便捷。
茂:美,指善猎。
牡:公兽。
昌:指强有力。
臧(zāng):善,好。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89-19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88-190
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今人一般不取这些旧说,认为旧说系比附,从此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89-19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88-190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这种一唱三叹、反复咏唱的手法,对强化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佚名。
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唐代。苏颋。 帘栊上夜钩,清列听更筹。忽共鸡枝老,还如骑省秋。循庭喜三入,对渚忆双游。紫绂名初拜,黄缣迹尚留。月舒当北幌,云赋直东楼。恩渥迷天施,童蒙慰我求。迟君台鼎节,闻义一承流。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二十五。明代。区大相。 乱端不可匿,愁绪更难寻。边计无朝夕,河流变古今。群公徒仰瓦,谋士但沾襟。切恐呼庚癸,谁能救陆沉。
【南吕】金字经 乐闲百年浑。元代。张可久。 乐闲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一片云。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范蠡黄金像,谪仙白玉杯,不若渊明解印归。谁,似他能见机?醺醺醉,免人谈是非。春闺粉淡孤鸾镜,梦回双凤台,满院东风花正开。猜,玉奴何处来?阑干外,插花寻玉钗。梅友元帅席上粉筝才搊罢,锦笺初展开,小小机关走智儿猜。挨,小桃花下来。堪人爱,翠云簪玉钗。
素尚斋。。弘历。 古屋创尧年,奎文宝构悬。理参从朴趣,治觉返淳贤。甄性神明境,陶情翰墨筵。淑清此埏埴,终是逊天然。
拟古龙升天须浮云。明代。王廷陈。 龙升天,须浮云,今之仕者别有因。察不待孝廉,科不必贤良。一旦举之,牛下加之。稠人族类钩连蒙溢恩,乳臭之子被冠簪。嗟彼未遇时,里中豪士奴役之。中人之家耻婚媾,饮宴列之为下宾。并日一举火,往往釜生尘。今者衔命归,县令负弩为先驱。郡守伏道左,徒御何逡巡。少长咸聚观,稍近遭呵嗔。腰系双白璧,囊贮万黄金。散金拓第宅,朝得西舍暮东邻。少年强攀附,有踰骨肉亲。白首墙东生,下帷良已勤。短衣不掩胫,出汲行负薪。我闻愤愤何能平,将欲叩帝而说陈,天门九重河无津。
致仕後述怀。宋代。陆游。 昔自台郎斥,频年困负薪。四叨优老禄,十送故乡春。衰瘁宁知活?萧条敢厌贫。惟思逢乐岁,击壤学尧民。
泛舟上湘口馆。宋代。沈辽。 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山回石濑出,木老脩烟嫁。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宿昔感骚愤,幽兴遥相借。不谓垂老年,羁孤穷山舍。潮来刺舟去,孤月临清夜。安得跨鲸鱼,不复人间化。
次韵达观弟送法椿长老入杭。宋代。陈著。 与师交际狎,弟后我居前。久憩上方阁,忽登西浙船。翩然如过鹤,听不到啼鹃。心契无千里,诗盟终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