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卷着漫天大雪,飘来飘去,落得到处都是。
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徘徊:来回地行走。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
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
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写景;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过渡句,使诗文由景转情。第四句“洛城中”,一作“洛城东”,这里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联系诗题来看这两句,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通过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都留在了诗外,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曲折的笔法,讽刺了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忘了广大地区人民的贫困。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
刘方平。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春心 其五。清代。曾习经。 不教王令迎桃叶,空见宫人送水云。自信飘零文字海,年年清泪照金尊。
烹南更鍊北。素月流黄中妇织。薇省清词弟一。笑延露艺香,犹惭筝笛。
排虚叩寂。艳想通疑谢铅泽。长安道,玉珂散雪,庾信最萧瑟。
霓裳中序第一 借南雅楼所藏琴川翁氏慵盦旧本珂雪词,手录成帙,即次集中李分虎题词韵书后。近现代。周岸登。 烹南更鍊北。素月流黄中妇织。薇省清词弟一。笑延露艺香,犹惭筝笛。排虚叩寂。艳想通疑谢铅泽。长安道,玉珂散雪,庾信最萧瑟。伊昔。练裙春屐。动旧感、莺堤燕陌。风流题遍坏壁。石老苔昏,往事追忆。古欢今倦客。怕病损、芝田赋笔。丝阑里,墨花和泪,弄影鬓添白。
留峡石朱山人家。元代。张昱。 桃熟许同朱老吃,却先桃熟为开樽。白鱼入馔溪鳞足,紫茁堆盘野味存。诗和渊明为我诵,酒沽若下劝人温。迂疏且作须臾乐,从者何嫌久候门?
雨中花慢。清代。奕绘。 媚日芳条,羞风密瓣,明榴初吐红酣。任天袍争妒,裙褶相参。照眼浓垂匝匼,堆鬟淡助鬖䰐。记移根故国,长风万里,大海东南。十分妖艳,一种鲜柔,百般花卉都惭。争比得、神仙富丽,儿女娇憨。无数丹房结子,有情芳草宜男。嫩凉天气,霜枝自绽,沁齿芳甘。
广信阻雨有怀子明弟。明代。徐阶。 山国夏多雨,冥冥气不分。石田寒贮水,松径湿蒸云。洒密愁仍见,声微醒故闻。西堂何处所,知共惜离群。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唐代。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次韵张从道三首 其二 自建宁泛江至石首。宋代。陈渊。 江注天围尽,舟排浪阵轻。岸容疏柳色,秋气断鸿声。风日虽堪爱,云烟易妒晴。鲈鱼如有兴,好在未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