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同太虚,无欠无馀。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偈颂四十一首 其三十七。唐代。释普宁。 圆同太虚,无欠无馀。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 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
释普宁。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 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赠黎运幕。明代。卢龙云。 全齐称外帑,少府待缗钱。煮海功还在,操赢策孰先。货权由昔重,吏隐识君贤。幕里冰壶澈,芳声历下传。
山居 其二。宋代。释法成。 雪覆乔林同一色,清光上下含虚碧。采樵人立渡头寒,极目圆蟾为谁白。
栈道杂诗 其二。清代。魏源。 山势日以高,山气日以横。俯首壑前云,侧足身外径。陟岭知势积,薄霄畏身殉。俯视升氛劳,始知奔峭盛。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风餐露宿中,更向前林进。昨宵最高峰,已在舄底衬。中天腐骨轻,下界尘怀净。临深履薄中,涉险惟一敬。
寄隐岩。明代。王守仁。 每逢山水地,便有卜居心。终岁风尘里,何年沧海浔?洞寒泉滴细,花暝石房深。青壁须留姓,他时好共寻。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九。唐代。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夜饮唐子云宅别后简师善。元代。方回。 幽居寻未得,下马揖比邻。指我道傍叟,即君堂上亲。仪刑全古雅,谈笑极清真。匕箸山肴美,樽罍腊酿醇。扁门称道院,辟馆养诗人。得句挥毫疾,论文剪烛频。乾坤百战定,父子一家春。地僻过从少,谁欤此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