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雁门道中书所见。唐代。元好问。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一。明代。李攀龙。 青云如旧满燕关,病客风尘且自还。到日郡斋春酒熟,城头何限太行山。
吴六合道原席上。宋代。韦骧。 单舸西来六月初,偶逃远役且踌躇。幽寻古寺情怀放,高会虚堂暑气除。地主延留情已厚,故人邂逅乐何如。回头陈迹无寻处,姓字閒于壁上书。
哀仲妹。宋代。刘克庄。 壶范班班在里闾,始知列女传非虚。室无遗桂空花妄,溪有新茔宰树疏。弟忆雪中联汝句,兄行雷岸寄家书。自怜戴白龙钟叟,犹向原头驾素车。
公出南康留别诸广文。明代。李廷仪。 悠悠征旆拥前驺,山馆清虚且暂休。公事已拚三日了,广文仍喜一樽留。井边梧叶新凋雨,天上星河淡泻秋。明发溪头叹分手,离离芳草满汀洲。
灵隐次颖法师韵。明代。李流芳。 往来白云社,坐卧丹枫林。斋饭经未罢,应门僧屡寻。出寺不觉远,向山情转深。前溪正落日,去住亦无心。
和叶尚书解印二首。宋代。刘克庄。 倦入承明听履声,朱轓今复厌专城。汤胸太华供吟兴,照眼伊川洗宦情。莼鱠何惭高士决,琴龟不减昔贤清。未应便葺东山墅,出处方关世重轻。
秋林读书为章光远赋。元代。郭奎。 大禹惜寸阴,宣尼叹川逝。但恐光景驰,及时当自励。祸乱非所常,谁能遁斯世。矧伊贤者心,怡然与神契。典籍对先圣,乐道以忘势。考槃在涧阿,衡门复长闭。几席不暂违,弦诵日相继。椅桐交前庭,杂彼松与桂。绿竹植后园,蔬果亦时艺。霜叶初焜黄,馀阴落秋霁。散帙聊逍遥,临风游复憩。周流同天理,优哉永终岁。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陶宴岭。宋代。林景熙。 右笑拂青问隐君,千岩秋色此平分。当时宴坐无人识,唯有松风共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