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吴师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和吴教授晚泊大信阻风。明代。管讷。 楼船溯流上,高帆阻长风。大江浩无际,一气何鸿濛。回望天门山,峨峨相长雄。洪涛走其下,屹立西与东。不有浮海叹,岂无济川功。大鹏度寥廓,斥鴳守卑丛。物理固有定,世事徒匆匆。张灯启华筵,一笑杯酒中。
送陈元刚巡检葬亲毕还乌江治所。元代。岑安卿。 凤历新颁朔,椒盘尚献春。故人来远道,旧事忆比邻。童子常游钓,先君辱诲谆。妙年期奋迅,中道适邅迍。处困宁东海,观光向北辰。策勋精国语,捧檄佐王臣。案牍需翻译,蛮荒赖警巡。一官心未慊,再世气方振。有弟嗟沦落,无家共苦辛。南游绝交广,东望极瓯闽。天路飞扬阔,家山感慨频。浔阳新阀阅,槜李旧宗姻。浅土双亲念,浮生百岁身。亟归冲雨雪,努力剪荆榛。马鬣封犹古,鹏程路转新。行看袍换绿,莫叹鬓如银。折柳歌金缕,看梅想玉人。停杯心眷眷,分袂礼彬彬。我已辜新渥,君毋忘昔贫。愿持清白操,随地福斯民。
送松风僧渊中二公游方。宋代。薛嵎。 无累云相似,悠悠天地间。新秋生远思,此去未应远。撼锡惊栖鹤,听松思故山。吟诗与说法,同是一机关。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唐代。刘长卿。 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夏日泛舟。明代。袁宏道。 泛泛鵁鶄近,深深雀鹳闻。空潭不受暑,野竹半捎云。公子收行盖,佳人晒舞裙。垂杨乱荇藻,日色冷纷纷。
玉楼春。近现代。夏承焘。 梦中双桨横江渡。拍手呼鸥皆伴侣。东来免共蝮蛇游,昨夜犹惊玄鹤语。思归引与闲居赋。读烂依然无写处。中年才解爱家山,无奈高楼风又雨。
寄蒋攸县砺二首。宋代。赵蕃。 君家三径开来久,不待弦歌始得资。傥欲赋归归便得,湘山越岭匪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