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山上草,悠悠山下道。长城一何长,远望多悲伤。
远望不如归,游子日依依。依依复累累,涕泣当为谁。
高台知天风,鸿雁知天霜。欲媚更无人,欲去更彷徨。
浮云西北来,我马顾之鸣。愿附尺素书,迢迢东南行。
浮云不可托,素书不可成。十年违室家,安知即平生。
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攀龙。 萧萧山上草,悠悠山下道。长城一何长,远望多悲伤。远望不如归,游子日依依。依依复累累,涕泣当为谁。高台知天风,鸿雁知天霜。欲媚更无人,欲去更彷徨。浮云西北来,我马顾之鸣。愿附尺素书,迢迢东南行。浮云不可托,素书不可成。十年违室家,安知即平生。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分题送史郎中代时彦学夔德遵 其三 芙蓉。明代。杨士奇。 菡萏开初盛,池塘及早秋。根从玉井得,叶似镜湖稠。丽彩凝云动,清香抱露浮。娉婷汉女出,窈窕洛神游。折赠宁忘远,听歌或弭愁。惟将君子意,临别寄绸缪。
寿友人母。明代。边贡。 成周方岳汉郎官,过里亲承母氏欢。南国路谣闻召伯,西都还议见阿丹。山花照席秋仍吐,海月浮觞夜不寒。药笼尚留熊胆在,未忘勤苦旧时丸。
凿井。元代。邓雅。 移家修竹里,凿井屋西偏。未尽两日力,能通三尺泉。味甘同玉液,色湛见青天。颇快慈亲饮,容颜胜去年。
庆陆仁重举男四首。元代。方回。 积善悬知庆有余,芝兰袞袞秀阶除。紫阳一滴泉源远,早聘名儒授四书。
道旁槿篱。宋代。杨万里。 夹路疏篱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抽心粔籹轻拖糁,近蔕燕支酽抹腮。占破半年犹道少,何曾一日不芳来。花中却是渠长命,换旧添新底用催。
浣溪沙(玄真子有渔父词,为添作)。宋代。朱敦儒。 西塞山边白鹭飞。吴兴江上绿杨低。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斜风细雨不须归。
送梁尚宝宣伯册封还朝。明代。黎民表。 毅皇昔在承平曰,廊庙几人秉周礼。文康玉立当青霄,遇事引经持大体。逆耳每叫巫阳阍,荐贤屡有三公启。元气当时赖斟酌,苍生至今无疮痏。手持玺绂迎代舆,却早抽身辞楚醴。荣枯翻覆那可常,回首台阶一流涕。怜君杰出称凤毛,少年声价推词曹。丰仪磊落见孤鹤,步骤英贤遗佩刀。只今衔命窥江湖,虎符龙节藩王趋。雕盘翠釜劝餐饭,皓齿蛾眉喧坐隅。麾金应羡杨夫子,授简何惭楚大夫。三湘洞庭渺在望,日暮归心愁绿芜。翻飞更向黄金台,五云垂采辉蓬莱。霜前驿路牙旗转,海上楼船清吹哀。人生快意有如此,君恩未报胡为哉。酒阑牵衣且徘徊,中原羽檄飞尘埃。宵衣正切河南地,按剑直待诸侯来。看君称纳麒麟殿,不愧万里腾骧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