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东葛路,马上听严更。月出高山黑,天空远水明。
年光秋渐索,客子夜犹行。村落知何处,时闻犬吠声。
东葛城夜发。唐代。文徵明。 萧萧东葛路,马上听严更。月出高山黑,天空远水明。年光秋渐索,客子夜犹行。村落知何处,时闻犬吠声。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挽章。宋代。陈造。 隐操人将处士看,宁知器业自槃槃。襄阳耆旧今馀几,儒馆先生定莫攀。元亮归来犹责子,德公老去竟无官。子孙忠孝联三绶,说似前人合厚颜。
欧阳希古读书楼。元代。尹廷高。 道上红尘利欲乡,天风吹下韵琅琅。阑干四面秋声起,一晕青灯夜正长。
圌山长甚出孟渎即见之舟人呼为随山谓连绵不断若随人上下也阻风泊一夕。明代。顾清。 青山傍我舟,势若随人去。因之得随名,万古滨江住。我来潮正落,龈腭尽呈露。仰攀鱼龙窟,凛有覆压惧。登高足力倦,望远关百虑。重来复何时,记取停舟处。
秋日行村路。宋代。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鹊桥仙 七夕。明代。沈宜修。 流萤度影,疏帘捲暮,银汉波横月小。鸾机停织晚妆新,看此候、吹箫人绕。湘裙带缓,雾鬟钗坠,总有离怀休告。人间怊怅负佳期,枉自断、乘槎去杳。
李德秀致政以其生日前一日约士友至长庆院访。宋代。魏了翁。 流年苦被雪霜催,以有山中自四时。寒色憗花妆岁晚,晓阴挟雾放春迟。似嫌俗客不同调,留与高人共胜期。但原多书冲佑考,与君长伴岁寒枝。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宋代。梅尧臣。 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著树头。霰雪斗来如约勒,为公留作上林游。
风悭雨歰。正香醉红酣,盼归吴客。泪眼未晴,愁染屏风猩色。
羞掩沈香露绮,竞艳冶、名花倾国。绛蜡高烧,照夜妆、扶影亭亭,难认应感孤寂。
楚宫春 为白坚父赋积水潭高庙海棠牡丹。近现代。周岸登。 风悭雨歰。正香醉红酣,盼归吴客。泪眼未晴,愁染屏风猩色。羞掩沈香露绮,竞艳冶、名花倾国。绛蜡高烧,照夜妆、扶影亭亭,难认应感孤寂。芳酒兰镫帷夕。清漏转、庭曲犹闻刀尺。梦短路长,知在江南江北。钗朵归期近远,更怕底、吹残玉笛。笑靥迎门,且对花、重与温存,细酌宜城春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