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西北三边警,灾沴东南万姓艰。世事去今无限在,只应张翰不相关。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四。唐代。文徵明。 风尘西北三边警,灾沴东南万姓艰。世事去今无限在,只应张翰不相关。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秋柳用渔洋韵四首 其一。清代。张通典。 万方秋气荡吟魂,不舞西风隐白门。洛里羞称新鬓样,章台剧减旧腰痕。半林残月啼寒鸟,一水斜阳淡远村。记取曲江衙吏退,数奇攀折与谁论。
访朱鉴翁座师。明代。邹元标。 不辞蹑屩远寻师,廿载襟怀始一披。几向南中瞻海岱,今从座上挹琼芝。谩言潇洒吟风日,愿学屏营立雪时。滥厕门墙成底事,抠趋惟有泪双垂。
可惜。宋代。郭祥正。 可惜花飞尽,春归客未归。艰难行路险,老大赏心稀。翰墨谁曾问,渔樵与愿违。江干空驻目,藜杖得相依。
归次汉中境上。宋代。陆游。 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秋怀三十六首。宋代。邵雍。 甘瓜青如蓝,红桃鲜若血。不忍以后拈,而况用齿齧。其色已可爱,其味又更绝。食此无珍言,哀哉口与舌。
明月。宋代。许月卿。 明月天双鉴,清湖地万弓。人行杨柳外,身在画图中。天阔双眸快,楼高万象融。故山应更好,杨柳映芙蓉。
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一。宋代。徐瑞。 客梦朦胧酒力销,梨云漠漠路迢迢。醒来便欲寻春去,杨柳江南十五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