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亦有何趣,趣之存乎人。花光映天地,自性求灵根。
植根植欲深,采花采其神。欲辨神灵理,南山已忘言。
我闻子云子,藏心亦云渊。寄语趣菊翁,难为俗人传。
题趣菊。唐代。湛若水。 菊亦有何趣,趣之存乎人。花光映天地,自性求灵根。植根植欲深,采花采其神。欲辨神灵理,南山已忘言。我闻子云子,藏心亦云渊。寄语趣菊翁,难为俗人传。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题卞和泣玉图手卷二首 其二。元代。叶颙。 忍把连城价放低,临刑刖足未心灰。丈夫自古惭轻献,女子从来耻自媒。
酬田卿书斋即事见寄。唐代。姚合。 幽斋琴思静,晚下紫宸朝。旧隐同溪远,周行隔品遥。深槐蝉唧唧,疏竹雨萧萧。不是相寻懒,烦君举酒瓢。
游山寺寺僧携卷求诗因次人韵。明代。丘浚。 暇日来游祇树林,焚香话久落花深。竹光日透成金界,鸟语风传杂梵音。草绣岭头成绀发,月沉潭底印禅心。老僧携卷求诗句,乘兴挥毫试一吟。
拟古 其四。明代。李以麟。 清夜抱瑶琴,弹向青楼月。心乱不成音,哀弦半欲绝。更阑玉指寒,曲尽阶苔滑。怅然忆远人,愁心不可拨。
双凫。宋代。王回。 时时行地罗裙掩,双手更擎春潋滟。傍人都道不须辞,儘做十分能几点。春柔浅蘸蒲萄暖,和笑劝人教引满。洛尘忽浥不胜娇,剗蹈金莲行款款。
独酌谣二首。宋代。曹勋。 我有一樽酒,来自故人家。故人久相别,十载隔天涯。相思不相见,对月开注霞。一酌延清风。清风为我开灵襟。再酌劝明月,明光徘徊冷光发。三酌望故人,明月清风颜色。高歌起舞赓长谣,声裂金石贯曾碧。伯伦已死渊明殂,蜾蠃螟蛉漫充塞。须臾各罢玉壶空,醉觉长天不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