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慕朱修撰,持敬终不破。千载仰其人,庶以警予情。
蔼蔼玉峰子,云间一硕果。大华谢雕镌,至性本无作。
桃李自成蹊,此言可喻大。默默太宰公,恭敬倾四座。
陪诸公瀛洲胜会 其二 呈朱玉峰冢宰。唐代。湛若水。 吾慕朱修撰,持敬终不破。千载仰其人,庶以警予情。蔼蔼玉峰子,云间一硕果。大华谢雕镌,至性本无作。桃李自成蹊,此言可喻大。默默太宰公,恭敬倾四座。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钱选水仙。明代。祝允明。 八斗才中画雒神,翠罗轻扬礻末尖尘。霅溪老子真能事,更比陈王写得亲。
双凤行赠谢黄门得告省亲。明代。符锡。 嗟哉吾临昔有猛虎当路隅,过客传闻犹色殊。于是仁侯初下车,未可拔剑增长吁。矢心惠爱罔或渝,积久暴悍须感孚。疮痍适荷二天庇,枯稿旋蒙甘澍濡。公车促召挽莫留,首列谏诤承明庐。封章无俟求言入,正气那因末俗趋。圣人垂衣本无事,所望至理跻唐虞。恩雠快意孰为此,讦直取名何有与。言官自昔重台鼎,言行道行同一区。曷为微恙承优诏,秋风暂许还都泸。手书数枉索赠言,固让不肯容老夫。苦吟正自牵时好,彺直终当恕叟迂。蜀西旧学存家范,世美可能专二苏。寿萱堂上呈莱綵,玉树风前徵交于。巴山秀倚连枝并,琐闼直排双凤俱。班行老我谁比数,突兀燕云输壮图。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南北朝。谢灵运。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范参政挽词。宋代。陆游。 孤拙知心少,平生仅数公。凋零遂无几,迟暮与谁同!琼树世尘外,神山云海中。梦魂宁复接,恸哭向西风。
答杨辟喜雨长句。宋代。欧阳修。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歛勤人功。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於蜂。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赠广淳破衣 其三。宋代。吴惟信。 蒲团坐得心成佛,却便随流似不曾。对客清谈皆有理,求他妙用独无凭。穷通数外三春定,智慧光中万古镫。俗眼安知真实行,空于画壁看高僧。
山行 其三。清代。郑国藩。 牛皮嶂上雨空濛,俯视忽惊失众峰。记得旧游风景好,排青滴翠几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