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笋。宋代。陈普。 书窗媚幽独,万竹真我仪。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时。斐亹弄月阴,挺拔出风姿。凤吟逐神郁,春笋效珍奇。山林足膏雨,土脉润以肥。震雷摇蛰虺,千根同发机。迸芽带珠露,裂地拆伏龟。开窗见罗列,茧粟出扶藜。艰给或避石,奋逸或攒篱。森森麞鹿角,重重虎豹皮。地力既莫御,天工亦不迟。志气凌青云,风节比伯夷。讵容荐清酒,但可供清诗。呼童窃取小,不敢言馋饥。含壳全其真,活火汤瀹之。知心三两天。一樽留晚曦。锦绷去什袭,玉版参吾师。似为伤恻隐,直是慰肝脾。几为造化盗,何必邻童窥。作桥周曲意,煮箦又何痴。惟应厚墙壁,高插数丈篱。护成碧琅玕,长似冰玉儿。吾闻北人说,洛下价不低。千金买一束,掉头更还疑。南方信多此,吾党苦不知。入山三尺童,俄顷满檐归。作羹厚於菜,入市贱如泥。敢为比暴殄,只为不思惟。昔在燧人前,真风犹未漓。人间珠抵鹊,天下凤为鸡。南方即此宝,南人独尔迷。朝吟渊明菊,夜诵首阳薇。悠悠今古人,无复知德希。造化运可见,浑天何用仪。日月转两毂,阴阳分西时。化育出万形,加之成气姿。倚筇看生意,莫测其神奇。和风随土至,膏雨着物肥。千红咸竞晨,万玉亦乘机。深深起蛰龙,一一破伏龟。险不畏臲卼,难不辟石藜。启荆披瓦砾,撑屋触藩篱。头头出兕角,身身水犀皮。大方欺小弱,尖先后止迟。不知水先颊,游客戴鸱夷。六经无此物,昉见韩奕诗。韩侯富贵人,何况贫儒饥。咏形兼咀味,东坡韩退之。长镵君莫讶,容我踏朝曦。内戒捣虀妇,外徵老圃师。留先凤凰止,忽积蜜蜂脾。味既不可极,斑亦勿再窥。待尔林下友,一洗胸中痴。清风翠阴动,羽扇日接篱。此时林下客,何以并其儿。作未争长日,滕高陵薛低。一旦并夷齐,兄弟无相疑。庭前耸矛戟,栖鸦犹不如。斜阳绕三匝,疑事不能归。岂徒固吾圉,且不染尘泥。此儿真世宝,何必他谋惟。古来贵高上,盛德恶浇漓。宁令烹不呜,勿杀全德鸡。莫言一林竹,此路终不迷。何必趋青琐,亦胜对紫薇。携琴对此君,三叹锺期希。
菩萨蛮 其四。清代。杨玉衔。 岩冰壑雪中藏腹。琅玕个个森如束。素手擘莲房。云英擎玉浆。相如消渴病。泉水新调茗。肺腑挹清明。何须山笋羹。
送僧惠思归钱塘。宋代。王安石。 渌净堂前湖水渌,归时正复有荷花。花前亦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
和陈泽民见寄三首。宋代。吴芾。 平生懒病苦难医,长为家山咏式微。投老但思抛世网,非才安敢近天威。不堪人事来如织,况复年华去若飞。胸次万端谁与语,何时玉麈对君挥。
张饶州允抡山中弹琴。清代。顾炎武。 赵公化去时,一琴遗使君。五年作太守,却反东皋耘。有时意不惬,来蹑劳山云。临风发宫商,二气相絪缊。可怜成连意,空山无人闻。我欲从君栖,山厓与海濆。
同侯晋阳司马程六无山人游牛首山 其二。明代。李孙宸。 名山高倚白云寒,杖底跻攀法界宽。共爱官閒多胜赏,转怜秋尽更盘桓。层峦叠翠空中见,二水三山掌上看。携得玄晖诗句否,登临犹自忆长安。
无兔而用鸡毛无直干而用粗竹坐是二者故封川。宋代。郑刚中。 老根先入远烟胶,更取织枝束细毫。再作一家香气聚,幽人研弄亦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