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一亩穜竹,近水两畦栽华。客至莫愁下箸,二十七穜菜鲑。
水居漫兴 其十一。唐代。高攀龙。 靠山一亩穜竹,近水两畦栽华。客至莫愁下箸,二十七穜菜鲑。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南乡子。宋代。朱敦儒。 宫样细腰身。玉带罗衫稳试新。小底走来宣对御,催频。曲殿西厢小苑门。歌舞斗轻盈。不许杨花上锦茵。劝得君王真个醉,承恩。金凤红袍印粉痕。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七。明代。宗臣。 故乡不可望,锦江迥且深。东西渺无极,伤此远别心。寒风下庭树,宿鸟栖高岑。对酒不能酌,为子鸣瑶琴。琴声一何悲,泪下谁能任。慰此骨肉怀,款诚惠我音。
眉峰碧·夜泊许家堡。清代。陆震。 杯酒虽欢聚。不惯他乡住。荒村寂寂水漫漫,又重盼、来时路。·向夕停舟处。风雨声偏楚。何似当初径不来,而今也不还家去。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一。宋代。朱熹。 雨歇林气爽,月华湛遥晖。斋居玩物变,廓落沧洲期。焚香散碧虚,抚节陈清诗。抗志属云端,非君谅谁知。
冬日。明代。黄淳耀。 我生劳造化,尸寝未云宁。束带先朝日,褰帏荷早晴。同分檐隙照,独见野人情。阳气冬春遍,冰霜亦暂生。
忆兄。清代。方荫华。 梅花春信远相闻,别意远如落絮纷。山隔螺痕频有梦,江涵雁影记初分。裁笺祇觉言难尽,学咏何由思不群。此日高堂应慰藉,遥听百里颂神君。
陈叔通世丈九十自寿诗奉和。近现代。夏纬明。 劲节松筠兆大年,笔椽墨妙重醇烟。晚逢盛世尊三老,欣见中华震九天。四海论交张道义,百梅绕屋竞芳妍。反霸斗争依群力,慷慨同投断水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