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柳线转媚,雨过桃华更妍。著履绕堤散步,自言不减神仙。
水居漫兴 其十四。唐代。高攀龙。 风来柳线转媚,雨过桃华更妍。著履绕堤散步,自言不减神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初创二山。宋代。沈辽。 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上参九顶道,俯浸青溪澳。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昔人作轩榭,高深寄林麓。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斸。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雨馀山更佳,春流涨平峪。下瞰池阳市,修烟弄芬馥。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得此化馀年,不问君平卜。
赠赵日新还潮州。明代。陈献章。 千里徵文到此堂,东风归棹夜相将。雨馀帽顶天如洗,花落船头水亦香。考德每劳休讲席,临流亲为泻椒浆。潮人共守文公教,赵德文章独擅场。
送杨子忠尹青田 其二。明代。符锡。 四十年才过,郎官领未迟。虚堂聊启饯,明月恰圆时。礼乐还渠讲,清贞实我师。汇缘匪根蒂,从笑广军奇。
锦园 其二。宋代。喻良能。 山园多胜践,缭绕磬湖滨。畦药青生甲,湖波绿动鳞。鹁鸪知欲雨,鸦舅报将晨。却忆京华日,长怀浩荡春。
菊。宋代。严粲。 寒林色枯槁,粲粲篱菊鲜。冷艳无俗韵,孤芳弄秋妍。金晶与高絜,未觉阳和偏。岂无儿女花,谁能制颓年。
次王道夫舟中韵三首 其三。宋代。叶适。 旧读凯歌追小雅,近看羽檄过西京。中兴文字须公等,容我春山带犊耕。
寄刘贡甫。宋代。孔武仲。 秀水先生今杰才,崎岖山径滞蓬莱。飞笺岳麓吟秋草,把酒襄阳醉腊梅。东郡政声无岂弟,南楼风月且徘徊。朝廷选用多英俊,早晚刘郎即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