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章夜奏玉皇家,八载奇勋信可誇。待得九重丹诏下,共君握手看梅花。
寄士彦佥宪十绝 其五。唐代。刘鹗。 绿章夜奏玉皇家,八载奇勋信可誇。待得九重丹诏下,共君握手看梅花。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方正学祠二首 其一。清代。缪徵甲。 大书燕篡表臣忠,如雪麻衣染血红。高煦后来家法肖,九原含笑问周公。
大鸿胪苏州吴葵阳寄来诗札中及麻城刘思云杭州夏静郊二锦衣雅意因次韵并以答之。明代。陶益。 远客下庭除,遗予隔岁书。中言多药石,北望忆襟裾。入直推公寺,承恩宿帝庐。江湖客病吏,头白赋閒居。
苏幕遮。宋代。朱敦儒。 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浴佛日偕刘丈希陶陈观察游麓山宿万寿寺诘朝晴霁登云麓宫小饮而作 其一。清代。邓辅纶。 连峰沈远阴,空江渡寒碧。佛日感胜因,涉流共攀历。众绿翳柯阴,微径履苔迹。影息虎岑禅,心清鹤泉滴。已公践前期,为余留片席。瓯茗瀹灵源,盂粥饷香积。夜来疏雨过,逾觉清梵寂。曾是闻性圆,岂伊妙音隔。良会若有怅,团趺面虚壁。浮岚接树杪,明漪漏林隙。感此蹇独留,聊用淹晨夕。
忆仙姿(游汪德邵园池,在饶州作)。宋代。洪皓。 试问春归何处。蜂懒蝶忙来去。婉娩倦寻芳,偶遂涉园成趣。莺语。莺语。唤起小鱼吹絮。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惜年华、今与谁同。碧云零落,数字征鸿。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想天教、离恨无穷。试将前事,闲倚梧桐。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行香子。宋代。晏几道。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惜年华、今与谁同。碧云零落,数字征鸿。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流波坠叶,佳期何在,想天教、离恨无穷。试将前事,闲倚梧桐。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次丹山家兄韵。明代。方献夫。 十载还山梦寐勤,一年天气足氤氲。偶来白酒同溪月,更许青藜入洞云。自笑经纶应外事,亦知鸟兽可同群。衣冠几日延佳赏,秋色刚添又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