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次韵同年李孟豳编修见贻。明代。张以宁。 玉京仙家十二楼,真珠垂箔珊瑚钩。锦袍仙人醉吟处,蟠桃开遍金鳌头。笑予卜居问詹尹,江枫摇落霜鸿影。淮水东边昔遇君,琼花泻露金盘冷。美人云髻歌堂堂,白日缓辔回清光。五年相别复相见,桂树萧飒飞秋霜。君今青云致身早,笑语从容陪阁老。垂鞭晓拂琼林枝,抽毫夜视明光草。雪风吹酒生绿鳞,我起洗濯新丰尘。会当鸟爪擘麟脯,海上一笑三千春。
途中次子烜韵 其一。明代。张以宁。 日出河堤平,春来柳眼醒。蓟姬天下白,辽隼海东青。浪起层层雪,沙明点点星。片帆风力健,予欲运南溟。
雪坡歌为丁彦亨作。明代。张以宁。 昆崙月窟西坡陀,太古有雪高嵯峨。金天爽气几万里,下压雪外之蓬娑。乾坤何处著清致,只有珠湖明月扬清波。丁君胸次有如此,相逢索我题雪坡。我歌不工奈君何,何时一舸夜相过。阆风玄圃渺倒景,琼林玉树交寒柯。题诗呼起雪堂老,置酒酌之金叵罗。然后蹑积石,俯黄河,直骑白凤青冥表,共听瑶池黄竹歌。看君散此太古雪,下与草木回春和。
建业清凉寺次王伯循御史竹亭壁间韵。明代。张以宁。 独寻清凉寺,还望翠微亭。客散竹间月,僧闲松下经。江声回近浦,野色到虚庭。白发山中叟,为予诗眼青。
题吴子和山水。明代。张以宁。 今代高人张师夔,茧纸画出紫阳诗。青山娟娟洗宿雾,绿树粲粲含朝曦。孤篷高卷在沙脚,一叟独坐閒支颐。返思前夜风雨恶,满蓑白雨飞淋漓。牛渚天昏神鬼出,龙门雷动鼋鳌移。明朝起视天宇净,金盘高挂扶桑枝。云收浪息非昨梦,树色山光如旧时。乃知穹壤间,神明有如斯。高天日月常昭朗,平陆风涛自险巇。紫阳之仙去我久,兹理明明知者希。秦川吴子和,读书见天机。喜得此画邀我题,嗟我倦游材力衰。大江长淮动千里,似此几回亲见之。行年五十未闻道,径欲从此栖武夷。
次李参政省中独坐韵。明代。张以宁。 画省昼岑寂,坐来风叶鸣。雨晴鳷鹊观,秋满凤凰城。许国丹心在,怀乡白发生。所惭无寸补,载笔直承明。
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得高树早凉归。宋代。梅尧臣。 翻然思何苦,昨夜秋风高。良友念将别,幅巾邀此遨。清梵隔寒流,乱蝉鸣古树。谁知林下游,复得杯中趣。池上暑风收,竹间秋气早。回塘莫苦留,已变王孙草。未坠高梧叶,初生玉井凉。愁心异潘岳,独自向河阳。不减阮家会,所嗟当北归。厌厌敢辞醉,明发此欢非。
潘氏可轩。宋代。薛嵎。 可人居此地,称此可轩名。力学倘无倦,终身集大成。言辞寓深浅,权度要分明。体认工夫到,何妨缓作程。
吴门送徐令公携家白下。明代。李流芳。 南州喜见后人贤,文彩风流信有传。相送阊门斜日里,携家淮水乱云边。推篷梅雨新晴候,挂席江风欲曙天。若到清凉台下寺,老僧应解说当年。
月露吾痕。雪得吾神。更荒寒、不傍人温。山人去后,车马来勤。但梦朝云,愁暮雨,怨阳春。
说著东昏。记著南巡。泪盈盈、檀板金尊。怜君素素,念我真真。叹古为言,新样客,旧时人。
行香子(探梅)。宋代。刘辰翁。 月露吾痕。雪得吾神。更荒寒、不傍人温。山人去后,车马来勤。但梦朝云,愁暮雨,怨阳春。说著东昏。记著南巡。泪盈盈、檀板金尊。怜君素素,念我真真。叹古为言,新样客,旧时人。
正月晦日西归舟中作。宋代。艾可叔。 宦情一片莫云浮,归兴双溪春水流。惜别长官携酒盏,送行诗友候津头。人方挟弹窥黄雀,我不知机愧白鸥。数夕打篷风更雨,并无明月载空舟。
望大江。元代。方回。 春草茫茫阔,春江渺渺流。断魂欲谁诉,极目使人愁。更过天垂处,应无地尽头。豪商似差乐,槌鼓发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