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亮(1879—1915),字韫存,湖南省湘阴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期能文善诗;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先后编辑过《游学译编》、《民报》、又与留日学生陈家鼎、杨毓麟、宁调元等人创办《汉帜》等报刊,宣传民主革命;1905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4年,袁世凯称帝野心猖獗,仇亮忧心如焚,决心再去北京进行革命,不料被袁世凯侦知,不幸被捕。仇亮在狱中屡遭刑讯,但始终坚贞不屈,赋绝命诗六章以寄志,视死如归,以身报国。1915年6月9日,仇亮在袁世凯复辟称帝的逆流中英勇就义,终年36岁。
仇亮(1879—1915),字韫存,湖南省湘阴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生性笃实、意志轩昂;少年时期就能文善诗;青年时期即留学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先后编辑过《游学译编》、《二十世纪支那》(后改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又与留日湖南籍学生陈家鼎、杨毓麟、宁调元等人创办《洞庭波》(后改名《汉帜》)等报刊,宣传民主革命;1905年加入孙中山、黄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盟会员中的“铁血丈夫团”成员。从此,仇亮以文武兼备的才智投身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
1909年仇亮回国后,先在清政府军咨府任职,1910年秋被派往山西太原督练公所任督练官;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仇亮策动新军随即响应,亲率革命军围攻巡抚衙门,太原光复;中华民国成立,仇亮任陆军部军衔司长。
南北议和,政府北迁,仇亮辞军衔司长职,创《民主报》于北京,以舆论针砭袁氏弊政。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派特务刺杀身亡,袁贼复辟阴谋日益暴露,仇亮前往上海谒见孙中山和黄兴,共谋二次革命;《民主报》先以宋案抨击袁贼,受军警迫扰,继而二次革命事起,乃被查封,亮潜离北京回湘。1914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后,称帝野心猖獗,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声讨,仇亮忧心如焚,决心再赴北京进行革命,不料被袁贼侦知,不幸被捕入狱。仇亮在狱中屡遭刑讯,但始终坚贞不屈,赋绝命诗六章以寄志:自比文山,视死如归,以身报国。1915年6月9日,仇亮牺牲于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反革命逆流中,时年36岁。
秋夜闻笛。清代。鲍之芬。 风薄湘帘露气侵,碧云满地散桐阴。高楼倚月谁家笛,客馆惊秋此夜心。塞雁清音应共听,江梅旧韵不堪寻。中宵引领浑无寐,况有萧萧万井砧。
过圆通庵题壁。清代。曹大荣。 淡日轻云欲暮天,长桥草色乱人烟。游人不管春光老,来往禅房看杜鹃。
河口古刹。明代。刘侨。 宝林幽梵耀琼璿,别是人间一洞天。觉水洸洋澄碧海,法云缥缈罩青莲。多罗鸟聚时闻偈,兜率龙参日护禅。最喜双溪殿下绕,慈灯炯照永绵绵。
和沈秀才 其二。宋代。潘良贵。 软语干时刍豢美,苦言投俗桂姜辛。山河若欲摅幽愤,盥手焚香读过秦。
叹赵烈女。明代。夏良胜。 残堞莫云愁欲断,几堆暴骨领锋馀。何如完节只女子,到得收名在史书。末俗似从浇处革,人心真见静中虚。不知折箭还存否,好付男儿学守雎。
宿严维宅送包七(一作刘长卿诗,题下作送包佶)。唐代。皇甫冉。 江湖同避地,分手自依依。尽室今为客,经秋空念归。岁储无别墅,寒服羡邻机。草色村桥晚,蝉声江树稀。夜凉宜共醉,时难惜相违。何事随阳侣,汀洲忽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