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桢,1861-1936。广东番禺人。徐达十四世孙。绍桢清末曾任江西常备军统领、苏淞镇总兵、江北提督等职。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江浙联军总司令。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设直隶于大总统的南京卫戍总督,徐绍桢受命任之,负责南京卫戍及治安。此后,历任参政院参政、广州卫戍总司令、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大本营参谋长、广东省省长、临时参政院参政等职。后移居上海。有《学寿堂丛书》。
徐绍桢从小刻苦读书,广泛涉猎中学、西学,尤好军事。1880年,不到20岁的他便赴广西怀远县任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徐绍桢甲午科广东乡试中举人,后提为广西藩署幕僚,江西常备军统领,福建武备学堂总办,之后官途一帆风顺。1902年,清政府派徐绍桢前往日本考察军事。两年后,受李兴锐提拔,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负责编练新军。1905年,新军第九镇成立,徐绍桢为第九镇统制。他重视新军官兵的思想文化教育,力求打造一支文武兼备的军队。1907年,任新建陆军第九镇统制,驻军江宁城关。奏请创建征兵制,吸收知识青年加入新军。在这种风气下,新军官兵柏文蔚、赵声、熊成基、倪映典等先后成为革命党人,新军第九镇的革命势力很快发展起来。
清廷政治的黑暗,官员的昏聩,早已令民族感极强的徐绍桢十分不满。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有所觉察,对徐和他的新军第九镇多有疑忌,后接任两江总督的张人骏对其态度更是变本加厉,徐绍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周边省份纷纷独立,但南京仍被清廷牢牢控制。1911年11月4日徐绍桢毅然率军起义,投向革命,后起义失败,徐绍桢退往镇江。
1911年11月13日,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共同组织联军1万多人,推徐绍桢为总指挥,决定共同攻打南京。此时,汉口、汉阳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占,革命形势一度动荡,能否击溃南京城内2万清军,占领南京,不仅关系着江苏战局的发展,而且关系着革命形势的整体走向。
11月24日,徐绍桢率军攻城,12月2日成功攻克南京。12月2日下午,联军总司令徐绍桢率本部人员入城,亦进驻总督署。 [3] 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革命军士气,巩固了长江以南的革命地区,扭转了先前的不利情势。南京之战结束,南北对峙之局形成。孙中山盛赞徐绍桢,称他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南京卫戍总督,并以八厘公债(共100万元)奖励徐绍桢。徐绍桢以1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1.4万元为《民立报》补助费,其余一概交还,坚决不受。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以清廉自勉。
辛亥革命后
历任南京卫戍总督、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广州卫戍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长、内政部长。
南北和谈后,袁世凯窃得革命果实,对徐绍桢多方拉拢,徐绍桢始终不为所动。后来,袁世凯称帝阴谋暴露,徐绍桢辞职以示抗议,袁世凯竟派刺客前去行刺。徐绍桢被迫流亡日本,直至袁世凯病死才回国。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徐绍桢应孙之请南下,任广州卫戍总司令兼陆军部练兵处督办。
1920年,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两广各路招讨军总司令,7月徐绍桢率千余“救国军”攻打广州,掀起讨桂序幕,后与粤军协力将桂系军阀赶出广州。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
1922年,陈炯明叛乱后,孙中山任徐绍桢为广东省长。1923年5月,又调任大本营内政部长。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徐绍桢因病隐居上海,再不问政事。
1932年复任挂名国民政府委员。
1936年9月13日病逝于上海。葬南京麒麟门外小白龙山,即当年光复南京时,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齐天乐 光绪丙辰题蒋淡缘东坡画像。近现代。徐绍桢。 别公八百余年矣,相逢可怜无语。落落星球,茫茫维度。不识公来何处。中原如故。又赤壁秋风,苏堤春雾。孤鹤南飞,大江日夜东流去。记否六如亭畔,有凄凄芳草,如泣如诉。画手何人,须眉大好,少个神仙旧侣。莫谈儿女,便经济文章,也成辜负。买得新丝,为公重绣谱。
将出宜丰寺留题山房。唐代。灵一。 池上莲荷不自开,山中流水偶然来。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时那得回。
探春令 迎春。明代。高濂。 和风咋夜报窗前,道东君来也。洒繁枝、翠羽黄金屑。又喜是、春回节。些小芳心先引惹。占东风台榭。看从今撩乱,千红万紫,都为伊漏泄。
送司空学士赴京。唐代。齐己。 弘文初命下江边,难恋沙鸥与钓船。蓝绶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龙山送别风生路,鸡树从容雪照筵。重谒往年金榜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寿范茂才。明代。胡应麟。 当年闻五范,阀阅首吴中。咫尺金阊下,仍看玉树丛。青鸾翔海日,白鹤舞天风。谩逐东方去,冰桃万核红。
题丛兰。明代。周是修。 石巉巉兮水沄沄,兰薿薿兮扬清芬。思搴芳兮以纫佩,赠天涯之夫君。望夫君兮不见,见三湘之暮云,吁嗟乎三湘之暮云。
王若夫谓水晶蒲萄本出其家求诗。宋代。吴芾。 君家蒲萄天下奇,奴视百果何其卑。种成满架日蕃衍,清似水晶甘若饴。八月江南风日美,正是人家酒熟时。盘中珍果有如此,谁数闽中生荔枝。乡人歆艳竞分种,不过数年条已萎。胡为君家植此树,阅岁数十如新移。我闻尤物天所靳,盛衰颇与人相随。君家令祖有贤行,一邑远近人争推。少虽失身事刀笔,吏之操术皆耻为。处心积虑人莫及,奉法循理古亦稀。人与黄金目不视,身居暗室心不欺。退处郊坰忍穷困,只教子孙为布衣。天公无以表纯懿,特以此果先见贻。其孙努力效儒业,表表颍出非常儿。未壮果能立门户,直上蟾宫攀桂枝。自余虽未登上第,亦已飞鸣到礼闱。俱传清白守家训,端若此果光陆离。今君既取以饷我,又复琢句形声诗。愿君采折多酝酿,积千万石为酒池。客来自此酌不竭,永永百年供寿卮。
杂诗六首 其五。金朝。李纯甫。 狡兔留三窟,猕猴戏六窗。情田锄宿草,心月印澄江。酒戒何曾破,诗魔先已降。雄蜂雌蛱蝶,正自不成双。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唐代。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