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琇(1614~1675),清初临济宗僧。江阴人。俗姓杨。字玉林,世称玉林通琇。十九岁投磬山圆修出家受具,任其侍司且嗣其法。后住浙江省武康报恩寺。清·顺治十五年奉世祖之诏入京,于万善殿弘扬大法,受赐号“大觉禅师”,翌年加封为“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十七年秋,帝建立皇坛,挑选一千五百僧受菩萨戒,特请师为本师,并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其后,师回西天目山,重修殿宇,将山麓之双清庄改为丛林,因袭该山祖师高峰原妙所创师子正宗禅寺之名称,称为师子正宗派。康熙十四年七月,寂于江苏省淮安慈云庵,年六十二。
江行。清代。通琇。 天地本无碍,乘风且浪游。岸疑随舫动,星故逆云流。小憩闲临水,高吟晚上楼。宁知人代里,不复有丹邱。
效古五首 其五。元代。黄溍。 饮酒莫尽醉,尽醉无馀欢。读书莫吊古,吊古多悲酸。萧艾蔽中野,白露摧芳兰。凤饥不得死,鸱枭食琅玕。去去复去去,采芝青云端。
送王纯叔守曹州。宋代。刘涛。 柏路人看御史骢,年来眼落簿书丛。单车乍别金銮月,五马频嘶玉勒风。故国山河连小郐,旧家鸡犬识新丰。遥知别夜诗成处,醉袖淋浪蜜炬红。
彭城秋感 其二。清代。郑璜。 今古河流几变迁,防秋有策抵防边。终教淮泗全归海,莫放鱼龙便上天。莽莽丛乡闻鬼哭,荒荒水气杂人烟。黄楼一角留苏绩,犹想秦郎作赋年。
月边娇 同圭璋持生南园赏白杜鹃花,约同赋此。近现代。邵祖平。 宫粉妆春,望竞挂瑶簪,天然娇鬓。映阶月淡,吹寒角怨,才识此花心影。衣裳缟素,问秀韵,谁争端正。宣城见后,更听取,三巴声迸。未还词客哀时,纻衫尘满,白华思永。罢弹银甲,细飞梦雨,邀赋玉台新咏。吴霜点镜,且饮水,旗枪烹茗。明朝再到,怕雪残堆径。
和叔毅田园五首 其四。宋代。孙觌。 晨耕馌箪壶,夜绩课絺绤。感时百忧集,遇酒一笑适。五湖波浪阔,勿厌田庐窄。土膏燥不粘,山骨寒更瘠。
古镜。唐代。沈佺期。 莓苔翳清池,虾蟆蚀明月。埋落今如此,照心未尝歇。愿垂拂拭恩,为君鉴玄发。
八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清代。阮元。 钱塘江潮秋最巨,未抵盐官十之五。我来盐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潮不推行直上飞,水不平流自僵竖。海若凭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马衔高坐蛟鼍舞,拔箭倒发钱王弩。须臾直撼塘根去,摇动千人万人股。如卷黑云旋风雨,如骋阵马斗貔虎。如阴阳炭海底煮,如决瓠子不能御。三千水击徙沧溟,十二城堕倒天柱。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吁嗟乎,地缺难得娲皇补,大功未毕悲神禹。此是东南不足处,岂为区区文与伍。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我皇功德及环瀛,亲筑长防俾安堵。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沐咸卤。迩来龛赭涨横沙,却指尖山作门户。雁齿长桩十万行,鱼鳞巨石三层础。王充论前有古迹,枚乘发后无奇语。吁嗟乎,此塘此潮共千古,词人心乐帝心苦。
落日何山,人好在、凤凰城阙。还记否、长安城下,一杯离别。芳草连空春欲暮,落红千片飘香雪。忆使君、昨日出潼关,今三月。吾有意,从君说。君为我,能周折。想台中评议,正劳提挈。走马秦川尘土里,离愁一似年时节。问白头老母倚门心,何时歇。
满江红 寄何继先御史。元代。魏初。 落日何山,人好在、凤凰城阙。还记否、长安城下,一杯离别。芳草连空春欲暮,落红千片飘香雪。忆使君、昨日出潼关,今三月。吾有意,从君说。君为我,能周折。想台中评议,正劳提挈。走马秦川尘土里,离愁一似年时节。问白头老母倚门心,何时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