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琮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

人物生平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生母是刘华妃。谥号“(大唐)奉天皇帝”。

  据新平郡王李俨墓志铭,李俨为李琮长子,但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李俨为李瑛长子。

  《明皇杂录》《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玄宗曾对李林甫提及李琮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这很可能是他虽为长子却未能被立为皇太子的原因。肃宗为皇太子时,李林甫为了谋害太子,曾提议玄宗立长子为储,玄宗也有所犹豫,但最终因太子恭谨孝顺而没有易储。

  景云元年(710年),祖父唐睿宗李旦为帝,封李琮为许昌郡王。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即位,李琮被改封为郯王。

  开元四年(716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改封庆王,赐名李潭。

  开元十五年(727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授太子太师,改名李琮。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进司徒。

  天宝元年(742年),兼太原牧。

  天宝十一年(752年)五月,病死,唐玄宗李隆基追谥为靖德太子,原葬于渭水之南细柳原。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追谥为奉天皇帝,其妻窦氏追封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北齐陵。

家爱儿孙国爱臣,无邪慈教本来均。

非因积善能传庆,安见天心语合人。

才到林峦契赏心,萧然便欲卸朝簪。

两三里路穿田水,四五人家倚树阴。

半生才命苦嗟殊,肯更诗穷效圣俞。

清识岂期回顾盼,嘉篇聊用借虚无。

腥味鱼中墨,衣成木上绵。

李琮相关作品

河之水,何漫漫。昔与淮相安,今溢淮南岸。淮流入江古未闻,河水一入江流浑。

清河之口渺无际,黄云浊浪相吐吞。河滨居民危岌岌,门基水齧无墙壁。

连年疾疠缘何事,只为天时太暖生。

今日六花初献瑞,定知田里顿身轻。

孤僻嵁岩清净界。凿土安身,抱道忘知解。道友相看唯莫怪。

贫闲守拙无相待。

红日当楼,绣屏开、风裀舞花随步。绛拂珮兰,香染妆梅,仿佛紫烟真侣。雪消池馆年年会,玻璃泛、小槽新注。弄箫语。云阶未彻,暖回芳树。

瑶检曾攽寿缕。好系日萦春,驭鸾深驻。桂殿影寒,蓬山波阔,未似彩衣庭户。坐看鹤鬓云来戏,重重拜、天阶雨露。纵游处。人间遍寻洞府。

风情减后闭闲门,襟尚馀香袖尚温。魔女不知侵戒体,天花容易陨灵根。

蘼芜径老春无缝,薏苡谗成泪有痕。多谢诗仙频问讯,中年百事畏重论。

常忆垂弧日,俄惊学易年。高情轻富贵,雅志乐林泉。

白发三千丈,清吟数百篇。行藏皆在我,消长系乎天。

谁夺千金璧,俄崩万丈松。羁魂逢鵩鸟,直气化蛟龙。

吏道循良传,人伦孝友容。长号呼不起,泪满若堂封。

两翁今古妙经纶,续续家声属后昆。黑发珥貂依日月,金羁络马半乾坤。

千年带砺河山在,一脉诗书礼乐存。我本信庵门下士,祇今弹铗向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