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可观(一○八三~一一八二),字宜翁,号竹庵,俗姓戚,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得法于车溪卿法师。高宗建炎初,主嘉禾寿圣寺。绍兴间,迁当湖德藏寺。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主吴之北禅寺,时年八十九(生年据此推算)。淳熙九年卒(《释疑年录》据《释门正统》七,亦卒于本年,然卒年九十一,则生年为一○九二,与前说异)。有《竹庵集》,已佚。《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浣溪沙(饯范子芬行)。宋代。洪适。 整顿春衫欲跨鞍。一杯相属少开颜。愁眉不似旧时弯。未见两星添柳宿,忍教三叠唱阳关。相思空望会稽山。
挽少师相国李公。宋代。张元干。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送诸暨裴少府(公先人,元相公判官)。唐代。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赠卢鲁山 其二。宋代。徐积。 一诗将两年,不出非空然。为子有佳行,重为进德篇。孔孟有常处,四通八达路。其道甚坦夷,行之莫能御。夜思而昼行,求至慎勿遽。存诚防他歧,积微从寸步。积之能不已,其率可驰骛。仁义固其常,忠信乃先具。正直常与游,前却慎勿顾。所谓气马者,尤宜审其御。孟子言最详,扬雄亦深悟。勉之复勉之,子无忽吾语。凡我今之人,皆欲达其所。而况乡闾中,待君为处女。
晚步城外。宋代。朱翌。 芒履宽柔野策轻,晚来无暑步重闉。人间争梦大槐国,物外谁寻小草民。一鹭缓飞为我伴,半川铺练写余真。何从可觉秋消息,忽有凉飔到白苹。
送颇侄郡学读书。宋代。王庭圭。 郡侯勤劝驾,英声播江濆。学官得鸿儒,笔头弩千钧。金兰二二友,执经造其门。欧阳子刘子,试艺咸有闻。吾侄奋袂起,去若渴骥奔。妙推天地假,高谈帝王尊。入室得妙语,录寄青溪村。
将至京师寄当事诸老 其三。清代。吴伟业。 匹马天街对落晖,萧条白发怅谁依。北门待诏宾朋盛,东观趋朝故旧稀。雪满关河书未到,月斜宫阙雁还飞。赤松本是留侯志,早放商山四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