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偈四首 其二。宋代。释鼎需。 懒翁懒中懒,最懒懒说禅。亦不重自己,亦不重先贤。又谁管你地,又谁管你天。物外翛然无个事,日上三竿犹更眠。
颂古十七首 其十。宋代。释鼎需。 骑虎头,把虎尾,霹雳一声惊万里。坐观成败老将军,脑后一槌谁敢拟。拟不拟,个个无裈长者子。
颂古十七首 其七。宋代。释鼎需。 堪笑当年陆大夫,独誇身外更无馀。不因指出花如梦,争得双眸翳尽除。
颂古十七首 其二十。宋代。释鼎需。 三人證龟成鳖,刚把天机漏泄。木人岭上唱歌,石女眼中滴血。
颂古二十一首。宋代。释鼎需。 鸟窠佛法无多子,只在褴襂一布毛。一气吹来何处去,至今天下有譊讹。
颂古四首。宋代。释鼎需。 入息未尝居阴界,出息何曾涉万缘。一声渔笛离南浦,依旧芦花深处眠。
偈二十首 其十一。宋代。释鼎需。 陜府铁牛吞大像,生得河东鸑鷟儿。海门深处宜归隐,只恐调高人不知。知不知,拟欲抬眸一顾之,早是失却两茎眉。
偈二十首 其十。宋代。释鼎需。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江上晚来堪画处,一叶扁舟破远烟。
偈二十首 其十六。宋代。释鼎需。 死中活,閒云散尽长空阔。活中死,螺江水流截不住。两岸芦花相对开,渔翁拨棹还归去。去去何处,寒梅已绽岭南枝,漫漫雪覆千峰寺。
颂古四首 其一。宋代。释鼎需。 入息未尝居阴界,出息何曾涉万缘。一声渔笛离南浦,依旧芦花深处眠。
黄草。唐代。杜甫。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哭次儿天叙寄两弟五首 其五。明代。顾清。 汝母初来时,骨肉共团栾。依依恋微禄,幸尔免饥寒。负乘知有愧,酷罚倘可宽。弱女在旅殡,十年犹苦酸。如何复及尔,中道摧羽翰。萧条古僧房,兄妹两孤单。疏窗对寒雨,念之伤肺肝。何当归尔魂,恸哭淞水干。
四月十五日上元道中。宋代。朱松。 乱山身逐简书来,梅子黄时雨未开。一苇横斜风叶度,千滩赑屃雪城催。危机种种那容避,俗驾骎骎底未回。聊复浮游随造物,故园回首思悠哉。
江行杂诗 其一。清代。陈遹声。 浙涛如白马,蜀险度黄牛。风雨销归兴,江山助壮游。宦情随水落,乡梦逐波流。帆影岚光外,依稀见庾楼。
上高别傅侍御。明代。钟芳。 蹙蹙别乌台,徐徐棹未开。归情终似噎,病骨易为菑。山水闻嘉郡,追培负夙怀。东风幸予助,吹送吉州来。
寄刘叔骥兼索远斋伯瑞仲文叔鱼叔骥和叔太和。宋代。赵蕃。 苕溪往来非不款,何山道场况非远。如何著脚竟无缘,孤我平生看山眼。刘郎生长在溪山,吸光饮绿岁月闲。不惟人作晋宋样,更觉诗参简远间。向来稍得相酬唱,别后阙然难屡枉。况今结束事西浮,那可无诗道遐想。远斋视我犹其子,伯仲视我乃其季。傥能俱寄绝妙辞,更约髯参并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