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准(一○六一~一一一五),号湛堂,俗姓梁,兴元(今陕西汉中)人。初住豫章云岩寺,移居隆兴府泐潭寺。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五十五。事见《石门文字禅》卷三○,《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诗三十七首。
颂古五首 其六。宋代。释文准。 行路难,行路难,最难难是过台山。唯有赵州公验正,昂头掉臂总闲闲。
偈十二首 其九。宋代。释文准。 钻真珠解玉板即易,看窟笼著楔却难。月色和云白,松声带露寒。
偈十二首 其十一。宋代。释文准。 今朝腊月十五,切忌葛藤露布。者事直下分明,当处超佛越祖。便与么去,苦苦。寒山子能莽齿,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路。呵呵呵。
偈二首 其二。宋代。释文准。 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把得云箫缭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枝。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
赠奇松头歌。宋代。释文准。 种松道者道情孤,往个茅庵事事无。屋内锄头三两柄,烟熏一只醋葫芦。问渠禅,回首指山前。问渠道,戴个篛笠去锄草。再三再四再问渠,拍手呵呵笑欲倒。却言昔老云门,参见睦州陈长老。
十二时颂 其一。宋代。释文准。 鸡鸣丑,念佛起来懒开口。上楼敲磬两三声,惊散飞禽方丈后。
十二时颂 其六。宋代。释文准。 日南午,理事相谙更相互。三门拈向灯笼头,休问他家觅归路。
十二时颂 其九。宋代。释文准。 日入酉,净室焚香孤坐久。忽然月上满东窗,照我床头瑞香斗。
十二时颂 其十。宋代。释文准。 黄昏戌,楼上鸣钟已落日。行人旅店宿长途,花上游蜂罢采蜜。
偈十二首 其六。宋代。释文准。 四月人家麦正收,连绵阴雨不能休。沿溪处处生深草,饱杀南泉水牯牛。
偈十二首 其七。宋代。释文准。 鸡鸣丑,三四五六七八九。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断头船子下南康,彷佛天明到湖口。
偈二首。宋代。释文准。 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把得云箫缭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枝。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
乾道初予自临川归锺陵李德远范周士送别於西。宋代。陆游。 十五年前宿战平,长亭风雨夜连明,无端老作天涯客,还听当时夜雨声。
锦屏山。宋代。蒲宗孟。 碧江寒浸锦屏山,寺古山灵树石閒。水色照人清见胆,岚光著雾翠成斑。自从旧句曾关念,纵有新诗总厚颜。今日断弦应再续,一时传诵在人间。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唐代。李商隐。 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还陕述怀。唐代。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清平乐 其四 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宋代。辛弃疾。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题龙池庵三首 其二。明代。唐顺之。 精庐原寄北山岩,新筑高斋过岭南。谷窈窕间还密树,石孤危处更虚庵。听经野鹿频窥户,宴坐山僧不出龛。客欲逃禅无可醉,远公于酒禁方严。
茂林居士忆琴百二绝句 其二十六。近现代。吴玉如。 九月离怀百柬过,绿衣人惯却愁魔。一朝病剧飞书报,如此惊魂耐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