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声,飞越过山山水水。声声在,寒空震荡,助人悲涕。
祖国百年灾难重,神州廿载风光丽。正人民八亿庆团圆,巨星坠。
功不朽,垂天地。光不灭,照人类。展遗编如见,谆谆教诲。
滴水终当归大海,重阴会见开新霁。愿馀生为国尽辛劳,承遗志。
满江红 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唐代。王季思。 国际歌声,飞越过山山水水。声声在,寒空震荡,助人悲涕。祖国百年灾难重,神州廿载风光丽。正人民八亿庆团圆,巨星坠。功不朽,垂天地。光不灭,照人类。展遗编如见,谆谆教诲。滴水终当归大海,重阴会见开新霁。愿馀生为国尽辛劳,承遗志。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暑雨言怀和潘倅十八韵。宋代。韦骧。 暑雨应时至,年来民气和。池塘假滟滪,畎亩小滹沱。跧缩栖梁燕,淋浪贴水荷。一番新涤垢,何处不盈科。旦市犹无迹,寒门愈可罗。庭柯均见濯,檐溜独成波。猎子愁收弋,田翁喜荷蓑。蜂衙忘刻候,蛙吹恣吟哦。箧恨书生蠹,场忧麦化蛾。凉风飒以度,清兴迥然多。公退书帷寂,诗馀道服拖。虽非侔击玉,仅可比鸣鼍。屡促低弦轸,频倾浊酒蠡。自存惟浩气,兼养类菁莪。衣葛疏仍补,羹藜淡不鹾。百瓴舒足力,六字习心呵。未有焚鱼兴,宁为扣角歌。兹辰拜高咏,适足慰蹉跎。
读书。明代。邹元标。 红尘玉案休相侵,为爱名山即道林。残卷开题珠影遍,空斋长掩白云深。眼看大易原非画,弹到朱弦别有音。何处更寻糟粕句,斲轮先已得吾心。
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 其一。宋代。韩驹。 七岁澜翻数万言,饥鹰引子望腾鶱。时平不用甘罗辈,寂寞提书归故园。
和拟古九首 其八。明代。黄淳耀。 万物互胶轕,至人独天游。太仓含稊米,稊米含九州。心栖无何乡,风定水自流。纤尘点灵台,蔽翳同山邱。堂奥开西竺,合辙推庄周。斯言有妙理,当以寂寞求。
舟行对菊寄智夫侄。宋代。吴则礼。 洛水微寒淡晚秋,坐教风雨打船头。莫嗔宿昔爱霜菊,可是平生怕督邮。未办作诗论句法,且当贳酒消人忧。白眉青眼见小阮,共卧淮山百尺楼。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李基和。 光寒于水连天接,色白如霜满地铺。谁画雁门今夜里,山川别样贮冰壶。
荷叶杯 其四 顾太尉夐。明代。俞彦。 减尽当年玉腕。肠断。约莫两心痴。此情无计与郎知。思摩思。思摩思。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三首 其二。明代。李东阳。 词源滚滚正无涯,况有勋名为国华。江汉地通朝海路,星河人识上天槎。回看仙步离尘远,老觉君恩与岁加。莫赋春明门外别,金陵元是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