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叟居沪报得曾孙赋记一诗适庸庵同年至出示

蒿叟居沪报得曾孙赋记一诗适庸庵同年至出示朗读

海屋婆娑不记年,好春看满绿杨颠。

方凭深念熊罴坐,遥带祥辉燕鹊传。

四叶门楣天所大,一花世界道开先。

含饴风味添佳话,为摘星辰暖酒筵。

陈三立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朗读

古诗蒿叟居沪报得曾孙赋记一诗适庸庵同年至出示相关作品

送君江上日西斜,泣向江边满树花。

若见青云旧相识,为言流落在天涯。

溪带三弓地,山开一盖天。

茅檐低没雾,藤路细迷悬。

江上西风老白蘋,惊看秋色独伤神。嗟予自是天涯客,忍向天涯别故人。

点点玉楼盈,飞飞金户萦。何心亦作乱,不态自流轻。

下叶疑随蝶,藏花若趁莺。一将夫婿拟,千里倍驰情。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敷坐同残衲,题轩欠此君。

(山谷有题元上人此君之作)邻园闲倚杖,溪水自成文。

鼎器无近成,母老弟软弱。相忘在狐熊,所到良已薄。

出门竞风领,牵车意转索。明知刚胜欲,守勇事俯啄。

此老胸中万卷书,溪山曳杖意何如?天涯莫怪无知己,秋水接空千顷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