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几起哀音,披图荡胸肊。
附以熙甫状,惨淡孤儿笔。
维母丁穷屯,影事悬历历。
机声读书声,依倚中夜泣。
贤豪基树立,一灯辉其国。
新说改家范,孰念放而失。
儿味保恩勤,人纪有胶漆。
题周养安篝灯纺读图。唐代。陈三立。 梧几起哀音,披图荡胸肊。附以熙甫状,惨淡孤儿笔。维母丁穷屯,影事悬历历。机声读书声,依倚中夜泣。贤豪基树立,一灯辉其国。新说改家范,孰念放而失。儿味保恩勤,人纪有胶漆。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倦游燕市忆炎蒸,裘马翩翩自五陵。书断塞鸿家万里,剑悬寒雨客孤灯。
无媒岂恨黄金尽,卧病翻愁白发增。总为浮名虚小草,莫怜吾啸愧孙登。
燕京夜坐柬叶座主给谏陈民部德基王侍读胤昌王文学叔治蔡孝廉宏甫。明代。曾仕鉴。 倦游燕市忆炎蒸,裘马翩翩自五陵。书断塞鸿家万里,剑悬寒雨客孤灯。无媒岂恨黄金尽,卧病翻愁白发增。总为浮名虚小草,莫怜吾啸愧孙登。
赠剡县过顼秘丞。宋代。陈襄。 贤哉过县尹,德政是吾师。万事无锋颖,一惦惟孝慈。家贫因客冗,发白为民饥。谁刻前山石,令人去后思。
题榠查红叶。宋代。杨万里。 榠查将叶学丹枫,戏与攀条撼晚风。一片飞来最奇绝,碧罗袖尾滴猩红。
壬辰礼闱夜集得虚字。明代。安希范。 联事逢佑已,邀欢慰索居。苦吟红烛短,剧饮绿尊虚。柝警严更后,寒生积雨馀。相看惜良会,不醉复何如。
己亥杂诗 其二十七。清代。黄遵宪。 宰相表行多谱牒,大宗法废变祠堂。犹存九两系民意,宗约家家法几章。
秋日徙倚门外久之。宋代。陆游。 舍前烟水似潇湘,白首归来爱故乡。五亩山园郁桑柘,数椽茅屋映菰蒋。翻翻小繖船归郭,渺渺长歌月满塘。却掩柴荆了无事,篆盘重点已残香。
次韵和张屯田新年六十九。宋代。刘攽。 春风数尽九,节物都非旧。幕府省文书,阶除减奔走。慵怜啼鸟唤,老藉高花诱。前林通杖屦,小榭勤箕帚。喜逢张公子,七十健少有。解吟长韵诗,不避盈樽酒。囷仓年谷实,邻里均石斗。樊圃畦陇成,馀力到花柳。长为子孙主,击壤欢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