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歌者吹箫
金凤小斜簪髻云,似樱桃一点朱唇。秋水清,春山恨。引青鸾玉箫声韵,莫不是另得东君一种春,既不呵紫竹上重生玉笋。
御食饱清茶漱口,锦衣穿翠袖梳头。有几个省部交,朝廷友。樽席上玉盏金瓯,封却公男伯子侯,也强如不识字烟波钓叟。
【双调】沉醉东风。唐代。徐琰。 赠歌者吹箫金凤小斜簪髻云,似樱桃一点朱唇。秋水清,春山恨。引青鸾玉箫声韵,莫不是另得东君一种春,既不呵紫竹上重生玉笋。御食饱清茶漱口,锦衣穿翠袖梳头。有几个省部交,朝廷友。樽席上玉盏金瓯,封却公男伯子侯,也强如不识字烟波钓叟。
徐琰(约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官员、文学家,“东平四杰”之一。少有文才,曾肆业于东平府学。元代东平府学宋子贞作新庙学,请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教授生徒几百人,培养的闫复、徐琰、孟祺、李谦等号称元“东平四杰”,学成入仕后,皆为元初名宦。 ...
徐琰。 徐琰(约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官员、文学家,“东平四杰”之一。少有文才,曾肆业于东平府学。元代东平府学宋子贞作新庙学,请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教授生徒几百人,培养的闫复、徐琰、孟祺、李谦等号称元“东平四杰”,学成入仕后,皆为元初名宦。
丙戌送春有作。宋代。吴芾。 三月三十日,春去人尽惜。我独惜春多,欲留春不得。忆昨仕行都,亦屡逢春色。王事多鞅掌,常苦无暇隙。担上看桃李,负春长叹息。每欲早归田,恨不生羽翼。及至今得归,亦复少欢适。平生无室庐,方且事工役。老妻病累年,年来觉转剧。百事总关心,十日九不怿。把酒对东风,一春能几夕。因念梦幻躯,处世不满百。今日六十三,已是桑榆迫。纵使到七十,能得几年客。幸春有旧好,一笑常莫逆。今既舍我归,动是经年隔。聊复倒离樽,与春话胸臆。我方葺园亭,随分足泉石。准拟共东君,著此几两屐。丁宁春早回,莫使常相忆。今宵已拼醉,坐待东方白。明旦各分飞,断肠芳草碧。
清明日同学士李惟中赵子期及国学官携酒东岳宫后园看杏花 其二。元代。吴当。 祠庙出东城,风云拱百灵。神光通御阙,天影抱彤庭。隙地多幽事,芳辰聚德星。道人偏爱客,更许制茅亭。
谒金门 其二 秋望。元代。邵亨贞。 山隐隐。天际暮云收尽。蘋末秋生风渐紧。楚江千万顷。江上美人无信。换却潘郎双鬓。几夜相思天远近。雁来犹未准。
江城梅花引 除夕和赤豹。明代。曹溶。 萧萧疏影弄新红。盼东风,未东风。眼角一杯香气透帘栊。酒自著人人自懒,凄凉甚,莽关山,剩倦翁。倦翁,倦翁,小楼中。灯又浓,梦又重。夜也夜也,夜过半、难解诗穷。赖有长笺清响寄高鸿。总把寒更吹教暖,春动也,怕春光,不属侬。
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五代。阎选。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 其五。宋代。李新。 萧萧角声叠叠鼓,招提旷荡无环堵。编蓬悬席不遮拦,西面透风东面雨。官归庇身无一瓦,反更罹此百忧苦。呜呼五歌兮歌思多,不曰有命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