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方还邑里,我复离家园。交臂仍相识,伤心孰与论。
过桥闻访寺,带雨共归村。别后交游冷,唯应独闭门。
客中奉怀竹溪游好四首 其四 钧德贰令。唐代。张羽。 君方还邑里,我复离家园。交臂仍相识,伤心孰与论。过桥闻访寺,带雨共归村。别后交游冷,唯应独闭门。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天台道上闻天香。元代。李孝光。 八月天台路,清风物物嘉。晴虹生远树,过雁带平沙。日气常蒸稻,天香喜酿花。门前五株柳,定是故人家。
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七 荀彧。宋代。刘克庄。 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
归田二首 其一。明代。陈圭。 岭外温和二月赊,东皇助巧染精华。清风吹遍池中水,化日烘开野外花。酒旆斜悬三五市,笑颜可敌百千家。升平处处歌尧德,解绶归来日未斜。
招中散兄饮。宋代。葛胜仲。 飘零羁旅苦摧颓,旬日希逢笑口开。炉冷难施文武火,气寒聊杂圣贤杯。牛鸣地去无多远,羊胛熟时宜便来。闻说家山动归兴,预愁叠鼓起高桅。
潞河别王民瞻舟中。明代。尹台。 潞河三日维双楫,忽漫相逢得汝舟。闇闇风尘兼昼暝,辉辉霜日向人流。孤弦聊为离筵解,九折何妨壮轴游。况是汉廷恩筏宰,普天民力困诛求。
杂言赠罗茂衡。宋代。黄庭坚。 嗟来茂衡,学道如登。欲与天地为友,欲与日月并行。万物峥嵘,本由心生。去子之取舍与爱僧,惟人自缚非天黥。堕子筋骨,堂堂法窟。九邱四溟,同一眼精。不改五官之用,而透声色;常为万物之宰,而无死生。念子坐幽室,炉香思青冥。是谓蛰虫欲作,吾惊之以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