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题徽庙画鹌鹑。元代。张昱。 长白山前马似龙,相将风火入深宫。君王苦好丹青笔,犹恐鹌鹑画未工。
登海螺岩。明代。释今辩。 深山更有山深处,万道洪崖鸟道通。古洞梅花同雪白,傍岩枫叶染霜红。千峰隐映斜阳里,一雁低徊薄雾中。此日从师何所有,烟寒树老日空濛。
读巴东集二首 其二。宋代。周紫芝。 谈笑成卢事亦难,一言能借百年安。群奸未死公休恨,但遣枯枝作岁寒。
送许处士坚往茅山。唐代。潘佑。 天坛云似雪,玉洞水如琴。白云与流水,千载清人心。君携布囊去,路长风满林。一入华阳洞,千秋那可寻。
次韵吴充学士斋居冬夜书事。宋代。赵抃。 轮奂相辉映,严扉耸画楹。霜空夜月午,斋冷湛冰清。缛礼行神庙,星华下禁城。瀛洲有才士,佳句见交情。
南岳书院枕上偶次应谨庵督学韵二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 三径低回双豸入,一心灯火四人同。天留好客须微雨,风捲残云邮一松。灵药由来知有待,诸天此去尚无穷。公程王事无休日,骏马轻蹄只欲东。
和郑先辈谢秩闲居寓书所怀。唐代。刘得仁。 西风日夜吹,万木共离披。近甸新晴后,高人得意时。暂闲心亦泰,论道面难欺。把笔还诗债,将琴当酒资。蓝衫悬竹桁,乌帽挂松枝。名占文章重,官归谏宪迟。生涯贫帝里,公议到台司。室冷沾苔藓,门清绝路岐。莫言邻白屋,即贺立丹墀。岂虑尘埃久,云霄故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