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东风后,壶山夕鸟边。相逢花历历,恨别草芊芊。
细雨延春酌,疏灯耿夜眠。明朝江浦上,何处复怀贤。
留别海上陈文学 其一。唐代。王恭。 瀛海东风后,壶山夕鸟边。相逢花历历,恨别草芊芊。细雨延春酌,疏灯耿夜眠。明朝江浦上,何处复怀贤。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招韩伯清泛湖 其二。元代。张翥。 段桥春水绿初柔,便有群凫来上游。好借鸱夷盛酒去,玉箫吹上画船头。
醉吟三首。唐代。张氲。 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材。从他花鸟笑,佯醉卧楼台。下调无人睬,高心又被瞋.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入市非求利,过朝不为名。有时随俗物,相伴且营营。
巫山一段云 前题。清代。葛秀英。 丽日催迟景,罗帏坐晚风。自盘金线绣真容。翻疑梦里逢。离恨却如春草。满地落花慵扫。思量长自暗销魂。蛾眉向影颦。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并序)。元代。戴良。 悠悠从羁役,故里限东隅。风波岂不恶,游子念归途。朝随一帆逝,暮逐一马驱。如何十舍近,翻胜千里余。在世俱是客,且此葺吾居。¤
海客行。元代。杨维桢。 海客朱雀航,下有五凤房。三月发长干,六月下淮扬。青丝牵白日,罗幕西风凉。大姬劝金露,小姬弹空桑。中姬执药馔,调冰浣肝肠。海客睡不起,明宴寒神羊。
江口偶成。宋代。陈著。 出门何所适,欲见邵云台。天气晴相送,滩舟小易推。坐恬时掬水,吟苦恰□梅。舟子遥相问,江潮来未来。
名都一何绮诗。南北朝。沈炯。 名都一何绮,春日吐光辉。高楼云母扇,复殿琉璃扉。昭仪同辇出,高安连骑归。欲知天子贵,千门应紫微。
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唐代。白居易。 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但恨尚书能久别,莫忘州守不频游。重移旧柱开中眼,乱种新花拥两头。李郭小船何足问,待君乘过济川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