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题水墨芦雁。唐代。王恭。 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孤桐。宋代。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畜蜂。明代。黄衷。 偶营蜂蜜庐,颇蒙嗜甘訾。孰知甚么质,厥赋浑至理。作则贻君臣,事述关尹子。臭味惟馨香,逐膻恶丛蚁。禦侵厉繁虿,鸣衙若刻晷。况闻古将旗,义法屯队起。我观采芳来,精白尤足纪。充腹凡花须,王供负荣蕊。分窠首夏间,千百一攸止。其王苟摧伤,狼藉群命委。西林莳药畦,幽色杂万蘤。纷披纵垂芒,鲜洁脾最美。嗟嗟饴贩夫,锥刀日中市。平生嚼蜡翁,道心谅如水。
云弟风儿过访四首 其二。清代。陈忠平。 连袂优游到野圻,风开天目一鸥飞。盘旋便欲携云下,与我同参物外机。
早入宣武门。明代。何景明。 蔼蔼名都会,鹓鸿共接翱。金貂万户客,铁骑五陵豪。夹道红尘满,千门白日高。寂寥杨子宅,随分守蓬蒿。
旅中。宋代。林某。 一剑随孤影,风霜道路长。何人忽横笛,有客正思乡。古驿自芳草,空山又夕阳。啼猿莫添恨,今夜宿潇湘。
周秀实陈庭藻携酒见过徜徉湖山间甚款明日秀实有诗乃次韵。宋代。周紫芝。 少年怀二妙,一日如三秋。岂料京洛间,岁暮方从游。空疏坐晚缪,清楚知前脩。周郎古名士,功以一战收。太丘亦贤者,盛德令人羞。周旋奉谈笑,领略开羁囚。有如我辈人,夫岂公等俦。窈窕寻远壑,共赋临清流。青山傥在眼,白发从满头。西湖如西子,好句岂易酬。不敢妄作语,恐有不下鸥。微君妙篇章,何以写我忧。人生每如此,万户不足侯。斯盟傥未寒,小艇尚可浮。
过梅田追伤胡公立寄其侄仲平。宋代。汪藻。 系船还共竹林居,忆昨杯行手挽蔬。满眼谁同春梦事,经年不枉故人书。木奴封户千头橘,雪片倾箱二寸鱼。信美湖湘异吾土,且寻烟艇意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