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到兰亭饮,仍因石室留。如何城市里,亦有洞岩幽。
泛鼎疑烟宿,当窗似涧秋。俄闻莺响发,无乃谷中求。
春日饮兰亭章石室时与黄李二子同坐。唐代。李舜臣。 共到兰亭饮,仍因石室留。如何城市里,亦有洞岩幽。泛鼎疑烟宿,当窗似涧秋。俄闻莺响发,无乃谷中求。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高德成访予义宁留久之告归赋两长韵 其一。宋代。曾丰。 经史百家书挂眼,唐虞三代事蟠胸。不孤父祖馀良贵,犹累妻儿一素封。贤者大凡先锄铻,贵人强半晚遭逢。况余先庆未曾报,天意初违后必从。
偈七首 其六。宋代。释守端。 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田家四事 耕。宋代。方一夔。 古人以农仕,仕即为公卿。未仕有常业,安得不躬耕。我耕常及时,破块当初晴。坟垆土性异,勤怠人力并。泥涂淤手足,雾露沾裳缨。妇子挈午饷,劳苦宽我情。罢耕亟放牧,吾牛亦饥鸣。投耒重回首,深山空月明。
兵火。宋代。孙锐。 胡马倏南侵,膻尘夜犯心。丧鱼索枯肆,倒屣问焦琴。狼烟乘惨势,鬼燐带愁吟。庐舍人无几,还家何处寻。
杂咏 其三。明代。陈献章。 不坐人间彩鹢舟,怕逢渔父问因由。君家酒艇轻于叶,试遣长须为我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