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翠浮天镜,飞丹跨海虹。五云缥缈下,六寺有无中。
弹指违秦世,披襟忆晋公。鹧鸪啼不尽,春事在田功。
秦望。唐代。刘宗周。 积翠浮天镜,飞丹跨海虹。五云缥缈下,六寺有无中。弹指违秦世,披襟忆晋公。鹧鸪啼不尽,春事在田功。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
刘宗周。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送黄与东之任南宁司理。明代。伍瑞隆。 即看真气又临关,六传风云不可攀。积瘴望中铜柱日,乱峰明处朗宁山。相才岂颖能淹骥,蛇笏推宁自一班。迟过昆崙重怀古,知君坡上望仙还。
鹊桥仙 七夕。清代。张玉珍。 香消碧篆,烛沉红影,此夕深闺频祷。难将旧恨织回文,惟愿取、蛛丝分巧。虚庭露冷,疏帘风逗,铜箭声声催晓。双星莫怨别离多,如较是、人间还少。
鼓楼回照。明代。薛纲。 何处青山最可情,鼓楼宜晚亦宜晴。峰衔落日半轮在,叶漏残阳几树明。鸦背分来金闪烁,雁行飞度字纵横。能诗独数青莲裔,好景相望咏不成。
云文阁为邹伯常赋。元代。陈基。 公子爱修洁,宴坐焚椒兰。朱火生青烟,絪缊升博山。矞云成五色,佳丽不可殚。忽然为芝盖,轮囷殊未阑。轻风散纷郁,流芳花竹间。曲户春叫枿,绮疏日阑珊。霏霏萦舞袖,欢乐有余闲。
题徐昭法先生涧上草堂画兼贻西照头陀。清代。王式丹。 鼎湖昼曀龙无所,席藁孤臣泪如雨。香草庵前魂夜飞,臣报其君子肖父。一树冬青半欲枯,枝上灵禽自俦伍。铁函荒井抱遗编,时有风流照毫楮。翛然落墨仿倪迂,寂寂空岩带平楚。当年思肖画兰花,只画根茎不画土。涧上襟情亦似之,自与草堂心独苦。我今读画缅遗风,江南鬼哭珍珠坞。埋骨凭将卖字人,更与流传《表忠补》。好把严陵五百篇,留伴此图共千古。
送文处厚归蜀类试。宋代。范成大。 万里东来万里归,正怜寡妇与孤儿。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鬓欲丝。早集汉庭陪振鹭,莫留岷岭恋蹲鸱。故家零落今余几,门户非君更属谁
汴城八景 其四 夷山夕照。明代。于谦。 不用携壶上翠微,夷山相对伴馀晖。疏林返照牛羊下,远树斜明鸟雀归。僧逐暮钟还宝地,客寻旅馆扣柴扉。壮怀未尽登临兴,一任西风振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