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浮生未有涯,薄言春尽且还家。故乡留得青梅熟,烟雨村村刈麦麻。
阳谷道中辞春 其四。唐代。刘宗周。 放浪浮生未有涯,薄言春尽且还家。故乡留得青梅熟,烟雨村村刈麦麻。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
刘宗周。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集陶句。清代。陈忠平。 草庐寄穷巷,飞鸟趋林鸣。秋菊有佳色,园林无世情。只鸡招近局,举俗爱其名。秉耒欢时务,依依在耦耕。
却入泗口。唐代。李绅。 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芦花万里秋。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
途中旅思二首 其二。唐代。鲍溶。 星出方问宿,睡眼始朦胧。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时物既老大,众山何枯空。青冥见古柏,寥朗闻疏鸿。独步天地间,无因为君忠。白毛寻人忧,生此头发中。跃马非壮岁,报恩无高功。斯言化为火,日夜焚深衷。
寄桃源郑徵士 其十二 自字。明代。张孟兼。 白云满前山,杳杳入苍翠。风清鹤在林,夜静月堕地。惟有屋下泉,汨汨来何自。
寄六湖陈如晦。宋代。赵汝腾。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每怜一水马头险,惜放斯人鷁首回。鲁语手笺应毕卷,汾亭指授想多材。不知肯践诗盟否,菊已凋零梅又长。
和旻道人见寄。唐代。徐铉。 戎服非吾事,华缨寄此身。谬为金马客,本是钓乡人。引领梁园雪,扬鞭辇路尘。知师亦多病,拥褐侍阳春。
雁去。元代。仇远。 离群野雁在中庭,驯养经年羽翼成。因为哀鸣殊可念,岂知飞去太无情。天阴月黑多机穽,岁晚山空少弟兄。愿尔水田常饱暖,春风早问北归程。